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中醫學認為,“濕邪”是“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感病邪的統稱)之一,在人體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時,就會成為致病因素,并侵犯人體導致疾病。
濕邪通常有兩種,一是外濕,一是內濕。外濕多因氣候潮濕、涉水淋雨、居處潮濕所致;內濕則多由過度嗜酒或過食生冷,以致寒濕內侵脾陽失運,濕自內生。總之無論哪種濕邪,都會使人出現食欲不振、腹滿腹脹等消化功能減退的癥狀,同時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體發困、不想飲水等一系列“濕濁內盛”癥狀。而眼下陰雨連綿的天氣,人們長期處于過度潮濕的環境中,稍不注意就容易造成濕邪入體而引發濕癥。
如何判斷自己體內有濕?
如果最近兩周內常有以下表現,就說明體內有濕需要治療了。
一、頭部沉重四肢乏:濕性重濁,其特點就是沉重,失眠,記憶力下降,易怒,煩燥。
二、口中發黏舌苔膩:感受濕邪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口中發黏。
三、胸腹脹滿小便不暢:濕為陰邪,易滯留臟腑,阻礙氣血運行致脘腹脹滿,脾胃功能失常。濕邪停于下焦,則小便短少而不舒暢。
四、下肢浮腫便溏瀉:常表現為下肢浮腫,朝輕暮重,大便不成形,而且粘滯,便完后感覺不爽。
五、腳縫癢,起水泡甚至潰爛。
濕氣入侵,不妨試試以下十款食療方
推薦一:山藥茨實薏米湯
材料:每次可選用懷山藥15克,茨實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術10克,豬排骨200克。
做法:
1.先用水浸泡懷山藥,以去掉硫磺之味。
2.扁豆、薏米用鍋炒至微黃,豬排骨洗凈血污并斬件。
3.茨實、北芪、白術用清水洗凈,然后將全部用料放進湯煲內,用中火煲1個半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此湯有健脾醒胃、去濕抗疲勞作用,對于脾虛濕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推薦二:鮮土茯苓煲豬瘦肉
材料:
鮮土茯苓200克、馬蹄10個、紅蘿卜、連須玉米各1條,蜜棗3個,陳皮1/3個,豬瘦肉400克,生姜3片。
做法:
1.各物分別洗凈。鮮土茯苓切塊,馬蹄去皮,紅蘿卜、玉米切段,蜜棗去核,陳皮浸泡。
2.一起與豬瘦肉、姜下瓦煲,加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后改文火煲約2小時,下鹽便可。為4~5人用。
功效:土茯苓有祛濕熱、利筋骨、健脾胃的功效,以新鮮的土茯苓配爽甜鮮美消滯的馬蹄、寬中益氣滋潤的紅蘿卜煲豬瘦肉湯,有清熱祛濕解毒、健脾養胃潤肺之功。
推薦三:赤小豆冬瓜煲生魚湯
材料:赤小豆60克、冬瓜750克、生魚2條、豬瘦肉150克、生姜3片。
做法:
1.赤小豆洗凈,冬瓜洗凈,連皮切,生魚洗凈,宰凈去鱗、內臟,慢火煎至微黃
2.豬瘦肉洗凈,整塊不用刀切。一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內,加清水2500毫升(約10碗水)。
3.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鹽、油便可,供3—4人用。
功效:赤小豆冬瓜煲生魚湯清淡不膩滯又富有營養,同時又有祛濕健脾作用。赤小豆是廣東民間常用的煲湯料之一,有健脾去濕,消腫解毒的作用,而生魚能補脾利水。
推薦四:白鯽魚煲湯
材料:鯽魚、陳皮、香菜、生姜
做法:用油將魚兩面煎黃,用開水猛火煲湯,煮成白色乳狀。然后陳皮3克、香菜20克、生姜10克,稍滾三分鐘,加入調料調味即可。
功效:鯽魚性甘平,補而不燥,健脾去濕,而且還含有豐富的營養。是健脾祛濕的良方。
推薦五:山楂扁豆金銀腎湯
材料:山楂40克,炒扁豆50克,鮮鴨腎、臘鴨腎各2個,豬肉200克,陳皮1/4個、生姜3片。
做法:各藥材洗凈、浸泡,陳皮去瓤;鮮鴨腎洗凈剖開,去臟雜,可不剝去鴨內金,洗凈;臘鴨腎溫水浸泡,洗凈;豬肉洗凈。一起放進瓦煲內,加清水2500毫升,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小時,調入鹽便可,為3~4人量。
功效:開胃消滯、健脾祛濕。
推薦六:花薏米炒扁豆瘦肉湯
材料:木棉花20克,雞蛋花、槐花各2克,薏米、扁豆各30克,陳皮1/4個、豬瘦肉400克,生姜2片。
做法:各配料洗凈,稍浸泡,陳皮去瓢,豬瘦肉洗凈,整塊不用刀切。一起與生姜放進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為文火煲2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
功效:清熱祛濕、解脾虛濕困。
推薦七:木棉花炒扁豆煲鯽魚
材料:木棉花20克、炒扁豆30克、苡米15克、鯽魚500克(1條)、豬瘦肉150克、生姜3片。
做法:各藥材料稍浸泡,洗凈;鯽魚宰洗凈,煎至微黃,濺入少許清水;豬瘦肉洗凈。一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小時,下鹽便可,為3~4人量。
功效:祛濕健脾益氣。
推薦八:參芪粥
材料:黃芪15克,黨參15克,炒薏米60克,炒扁豆15克,紅棗2個,大米100克。
做法:先將薏米、扁豆炒至微黃,紅棗去核,用清水洗凈黃芪、黨參并放入砂鍋內,加水煎汁。藥汁熬好后,去除藥渣,將炒薏米、炒扁豆、紅棗肉、大米一同放進藥汁中煮沸,后用文火煮成粥。
功效:黃芪、黨參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薏米、扁豆能夠祛濕,做成能夠養胃的粥,可補中益氣,健脾祛濕,緩解濕盛帶來的身體不適。
推薦九:扁豆瘦肉湯
材料:扁豆100克,陳皮1/4個、豬瘦肉400克,食鹽、生姜適量。
做法:
1.把豬肉切塊洗凈,陳皮去瓢,生姜切片;
2.把1中的食材一同放進煲內,加入清水,先用大火煲沸后,改為小火煲1~1.5小時,加入適量食鹽便可。
功效:本湯可清熱祛濕、解脾虛濕困。
推薦十:五指毛桃雞腳煲豬脊骨
材料:五指毛桃100克、雞腳3對、豬脊骨400克、生姜3片。
做法:
1.各物分別洗凈。雞腳去甲、敲裂,豬脊骨敲裂。
2.一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為文火煲約2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功效:益陽健脾祛濕、活絡強筋健骨。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吳燕 )
文章關鍵詞:
夏天酷熱高溫,室外的高溫、空調房的低溫交替侵襲人體,容易使人產生濕氣重的情況。吹空調如何避免濕氣重?身體有濕氣又該如何祛除?詳細>>
春季里經常出現回南天,房間的玻璃上掛著水珠,地板上也鋪著一層水霧,就連衣服被套摸起來都是濕潤潤的。回南天濕氣大,如果濕氣侵入機體的話,那……詳細>>
不難發現,如今身體濕氣重的人越來越多,臉上頻頻冒痘痘,經常哈欠連天,整個人無精打采。這是怎么回事呢?其實,這可能與人們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有……詳細>>
身體濕氣太重,會有很多危害:如濕氣遇風則成為風濕,驅風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風濕,就往往是慢性疾病,短時難以治愈;而濕氣還會導致肥胖,影響排……詳細>>
我們都討厭環境濕噠噠,卻不知道體內的“濕”才更討厭和可怕。如果你經常覺得沒胃口、疲憊想打瞌睡、皮膚起疹子,可能就是身上濕氣太重所導致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