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不同的飲食有不同的營養價值,但是現在往往有很多人都相信一些很受歡迎的關于營養的傳言,例如說到補鈣就想到牛奶,說到無蔗糖食品含糖量必然低等等。下面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些受歡迎的傳言。
1、芋頭薯類:含鉀量遠超香蕉
芋頭中所含的鉀,比香蕉多50%左右。事實上,所有薯類都是鉀元素的絕佳來源。只要把一碗大米飯換成同樣淀粉含量的土豆,攝入的鉀就能增加10倍!排尿量較大的人,如糖尿病人、腎結石病人、痛風病人、高血壓病人等,以及吃咸味太重的人,很容易損失過多的鉀,吃薯類替代主食實在是個好主意。
其實,在綠葉蔬菜當中,鉀含量超過香蕉的比比皆是,比如菠菜、芥蘭、萵筍葉、空心菜、莧菜、紫背天葵等。既然中國人能吃到品種豐富的綠葉菜,又何必一定要和不愛吃青菜的西方人一樣求助于香蕉呢!
2、深綠葉菜:鎂的好來源
鎂對于強健骨骼、控制血壓都很重要,還被譽為“抗壓力營養素”。不過一說到鎂,人們通常還是會想起香蕉。其實,它只不過是水果中的含鎂冠軍而已。幾乎所有的深綠色葉菜都是鎂的好來源,含量能夠達到甚至超過香蕉中的水平。理由很簡單:每一個葉綠素分子當中都含有一個鎂離子,所以顏色越綠,含鎂越多。
另一個鎂的最佳來源是堅果和種子類,比如吃50克西瓜子,就相當于吃200克綠葉菜的鎂。不過,綠葉蔬菜的熱量只有香蕉的1/3,堅果類的1/20左右。所以,如果怕胖的話,吃綠葉菜補充鉀和鎂才是最佳選擇。
3、維生素c不止藏在水果里
一般都認為番茄是蔬菜中的維生素c佼佼者,其實,土豆中所含的維生素c比番茄還多!不僅土豆,甘薯、芋頭、山藥等薯類食品都含有不少維生素c。各種綠葉蔬菜當中所含的維生素c,基本上都超過番茄。
青椒是蔬菜中的維生素c冠軍,但它酸度較低,維生素c在烹調當中的損失比較大。盡管土豆的維生素c含量只有青椒的1/3,但由于淀粉對維生素c具有強大的保護作用,土豆在蒸煮過程中的維生素c損失很小。所以,如果用土豆做主食,即使不再吃其他的蔬菜水果,維生素c也能滿足人體的需要。過去北方人冬天吃不上蔬菜,很多人卻并不缺乏維生素c,因為他們經常用土豆和紅薯作主食。
4、反式脂肪酸標注為零的食品就是健康食品
對不少關心飲食健康的消費者來說,反式脂肪酸幾乎可以說是“罪大惡極”。研究表明,大量攝入反式脂肪酸會增加對健康有害的膽固醇,增加患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的風險,而反式脂肪酸主要存在于氫化油脂之中。通則要求,食品原料中如果有以人造奶油、起酥油、代可可脂等以氫化油為主要原料的產品,都應標示出反式脂肪酸含量。
據專家介紹,反式脂肪酸固然不利于人體健康,但不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也未必就是健康食品。“即便沒有了反式脂肪酸,過多的脂肪、糖、鹽以及一些添加劑都不利于健康,很多消費者因為貪戀口感而選擇這些低營養價值的食品,這樣的食品消費習慣是不健康的。”
5、“無蔗糖”食品含糖量必然低
宣稱不加糖的黑芝麻糊、不加糖蔬菜營養麥片、不加糖沙琪瑪、不添加蔗糖的注心蛋糕……市面上主打“無糖”、“低糖”的食品數量不少。翻閱營養標簽,除了“1+4”內容外,不少食品上并沒有標注具體的含糖量。
盡管通則并沒有強制要求標示食品中的糖分,但即使宣稱“不含蔗糖”的食品也未必真正低糖。據專家介紹,市面上部分宣稱食品“不含蔗糖”,但如果研究其配料表就能發現,這些產品中有的添加了麥芽糖漿或者麥芽糊精,有的產品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這個時候盡管食品中沒有蔗糖,實際糖分的含量可能比含蔗糖的食品還要高。
(責任編輯:吳燕 )
文章關鍵詞:
糙米是指除了外殼之外都保留的全谷粒。即含有皮層、糊粉層和胚芽的米。糙米的營養價值比精白米高。與全麥相比,糙米的蛋白質含量雖然不多,但是蛋……詳細>>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身體上的營養主要從食物中獲取,但網絡上卻流傳著食物相克或食物治病等信心,往往讓人們陷入營養誤區,反而影響身體健康。詳細>>
我們隨便去個超市,就能買到很多種類繁多的美食。但是,這些食物并非都是對我們的身體有益處。在我們的飲食當中,確實有不少應該注意到的地方,其……詳細>>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無可避免陷入一些營養的誤區,以下跟著編輯來破解那些在網絡上盛傳的營養誤區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