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當我們的身體出現一些狀況時就是提醒我們該注意了,而核黃素缺乏病就是其中常見的一種,核黃素缺乏病的預防方法有哪些呢?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來看看下文的介紹。
維生素b2缺乏癥的預防方法有哪些呢?
1、正確補充維生素B
硫胺素(維生素B2)是人體所必需的一種水溶性維生素,它與糖代謝關系極為密切。嬰幼兒每日供給量0.4~0.8 毫克,機體缺乏時可患腳氣病。
從現代營養的觀點出發,應對核黃素的缺乏給予足夠的重視。應控制糧食加工的精白度,減少硫胺素的損失。米面加工越細,含硫胺素越少。應號召孕婦與嬰兒食用標準粉、九二米等,少吃精米白面。
2、改進烹調方法
改進烹調方法,提高食物中硫胺素的利用率和保存率。如撈飯的方法不好,要提倡不棄汁的蒸飯方法。發面不宜加堿。面粉中的硫胺素在酸性環境中比較穩定,而在堿性環境中則容易被破壞,應提倡使用鮮酵母發面。煮面條時損失49 %的硫胺素,建議吃湯面或吃完撈面適當喝些湯,可充分利用面湯中的營養素。炸油條、油餅、麻花等食品因加堿和高溫油炸,可使面團中的硫胺素全部破壞,所以,嬰幼兒應盡量減少攝入油炸食品。
3、要給小兒吃粗米粗面
必須加強營養教育,發達國家已推廣吃粗糧,要宣傳吃粗米粗面對嬰兒身心健康有利及吃精白米面的弊端。合理安排嬰幼兒的飲食,使硫胺素的缺乏逐漸減少。
祖國醫學很早就有核黃素(維生素B2)缺乏的記載,黃帝《內經素問》 中稱之為口皰,這個名稱在民間一直沿用至今。由于我國人民飲食組成的特點,核黃素是我們膳食中僅次于維生素A 的第二位缺乏的營養素。
4、多吃奶類,肉,蛋,豆類,谷類等食物
核黃素存在于奶類,肉,蛋,豆類,谷類,根莖與綠葉蔬菜中。一般成人每日需求量男性為1.4~1.7mg,女性1.2~1.3mg,孕婦與乳母需求量增加,運動量增強,能量消耗多時,需求量亦隨之加大。如攝入動物性蛋白質與新鮮綠葉蔬菜不足,可致維生素B2營養不良。核黃素對光敏感,在紫外線照射下可迅速導致不可逆的分介破壞。故瓶裝牛奶等食品避光可保存維生素B2的生物活性。光線療法治療高膽紅素血癥的新生嬰兒時,可導致部分核黃素介體。此外,核黃素為水溶性維生素,可因洗淘過度或隨菜湯流失。核黃素在堿性環境中易破壞,如烹調時為保持蔬菜的綠色添加碳酸氫鈉,可破壞核黃素的生物活性。
5、改變飲食習慣
核黃素缺乏的原因為飲食中供給量不足,飲食習慣突然改變或烹調和食用方法不當, 妊娠、重體力勞動等,消耗量增大,而核黃素量未相應增加,胃腸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晚期癌、慢性乙醇中毒、發熱和慢性消耗病等影響核黃素的吸收或需要量增大,口服避孕藥和其它藥物,特別是吩嗪類、三環類抗抑郁藥、硼酸等可影響核黃素的代謝,或與核黃素交互作用致核黃素缺乏。
(責任編輯:張炯光 )
文章關鍵詞:
維生素B2缺乏癥又名核黃素缺乏癥是一種較常見的營養缺乏病,在一些發展中國家,人群中患病率極高。常見的臨床癥狀有陰囊皮炎、口角糜爛、脂溢……詳細>>
維生素B2缺乏癥系核黃素供給不足所致。以口角炎、舌炎、結膜炎及皮炎為特征。核黃素為耐熱的水溶性B族維生素,在人體內是許多呼吸酶系統的組……詳細>>
核黃素(維生素B2)缺乏病是因機體核黃素供給不足而發生于外生殖器,主要為陰囊、舌唇和口角的綜合病癥。專家介紹,核黃素缺乏病主要以陰囊損……詳細>>
維生素b2是人體所必須的一種營養物質。可用于口角炎、唇炎、舌炎、眼結膜炎等疾病的治療。缺乏維生素b2容易消化和吸收,可從動物肝臟、腎臟、……詳細>>
秋天一到,天氣變得越發干燥,很多女性會出現嘴角潮紅、皸裂、潰爛等癥狀,這是口角炎的主要表現,也叫“爛嘴角”。口角炎往往是維生素B2缺乏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