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近年來有一種新型的腎臟疾病叫做低鉀血癥,中醫認為,低鉀血癥發病有三個原因:脾胃虛弱、肝腎虧虛、邪毒沖心。嚴重而致死的病例,可呈"缺鉀性心肌炎",對此中醫有全面的辯證分型治療法。
一、根據不同病因的治療
1、脾胃虛弱者:
治法:健脾益氣。
方藥:參苓白術散加減。方中黨參,白術、山藥、扁豆、蓮肉均為健脾益氣之品;茯苓、苡仁健脾滲濕;砂仁、陳皮和胃理氣。若畏寒肢冷,可酌加附子、干姜以溫脾陽。
2、肝腎虧虛者
治法:補益肝腎,滋陰清熱。
方藥:虎潛丸加減,方中虎骨,牛膝強壯筋骨(虎骨已不用,可用牛骨代替)鎖陽溫腎 益精;當歸、白芍養血柔肝;黃柏、知母、熟地、龜板滋陰清熱。
3、邪毒沖心者
治法:解毒瀉濁,養心安神。
方藥:在各型辨證論治的基礎上,急服犀角散解毒瀉濁(犀角已不用,可用水牛角代替),加酸棗仁、遠志養心安神,朱砂、龍齒重鎮安神定悸。
二、飲食補鉀治療法
人體內的鉀主要來自食物,含鉀食物分布很廣,幾乎所有的動植物中均含鉀。患了低血鉀癥者,應在日常膳食多吸收富含鉀的食物。含鉀較高的食物(含鉀量mg/100g):黃豆(1810),海帶(1503),青豆(1780),黑豆(1759),豇豆(1520),綠豆(1298),豆腐皮(1306),干蘑菇(4660),香菇(1960),蓮子(2057),干紫菜(3503),西瓜子(834),葵花子(815)。
三、針灸治療法
1、體針:取穴:上肢取肩髃、曲池、合谷、陽溪;下肢取髀關、梁丘、足三里、解溪。濕熱型加陰陵泉、脾俞,單針不灸,用瀉法;肝腎陰虧加肝俞、腎俞、懸鐘、陽陵泉,針用補法。
2、耳針:取脾、胃、上肢、下肢等,針刺或籽壓。
(責任編輯:吳燕 )
文章關鍵詞:
鉀的主要生理作用是維持細胞的正常代謝與酸堿平衡、細胞膜的應激性和心肌的正常功能。患上低鉀血癥病因可分缺鉀性低鉀血癥、稀釋性低鉀血癥和轉移……詳細>>
臨床表現的嚴重程度取決于細胞內外缺鉀的程度及缺鉀發生的速度,急性低鉀血癥癥狀比相同水平缺鉀的慢性低鉀血癥嚴重。詳細>>
血清鉀濃度低于3.5mmol/L稱為低鉀血癥。低鉀血癥時,機體的含鉀總量不一定減少,細胞外鉀向細胞內轉移時,情況就是如此。但是,在大多數……詳細>>
低鉀血癥是一種常見的電解質紊亂,低鉀血癥最突出的表現是四肢酸軟無力,出現不同程度的神經、肌肉系統的松弛軟癱,尤以下肢最為明顯,嚴重低血鉀……詳細>>
重度低鉀血癥是嚴重威脅患者生命的一種急危重癥,危重是指呼吸肌麻痹或嚴重心律失常,必須盡快實施超常規的中心靜脈補鉀,在快速滴注應在密切監護……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