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食用粉葛多見于南方,特別是廣州一帶。它也是個奇怪的食物,一開始烹飪時有淡淡腥味或者說是異味,但是再過一些時間,就飄出誘人香味了。那粉葛究竟有什么功效,又如何食用呢?
廣東人認為粉葛最適宜秋天食用,因其有清熱下火、生津之效,尤其對于骨火、胃火盛者功效顯著。
粉葛防三高極好
營養師指出,粉葛為豆科植物葛的塊根,是一味傳統中藥,被譽為“生津液,又解肌熱,治脾胃虛弱泄瀉圣藥也”。現代研究藥理學研究發現,粉葛對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以及更年期綜合征有一定的輔助療效。
具體來說,粉葛中的異黃酮對心肌代謝產生有益作用,同時能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降低血管阻力,使血流量增加,故可用于防治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病癥;葛根丙酮提取物有使體溫恢復正常的作用,對多種發熱有效,故能解肌發表,常用于發熱口渴,心煩不安等病癥;葛根素有明顯的降低血糖和降血脂作用;由于粉葛能升發脾胃清陽空氣而止渴、止瀉痢,故常用于治療內熱消渴,麻疹透發不暢,腹瀉、痢疾等病癥。此外,一些研究則表明,粉葛還可用于治療老年性癡呆、智力障礙、記憶力差等病癥。
秋天少雨,天氣比較干燥,秋熱秋燥之下,人們容易口干咽燥,各種“火”都容易上,比如身感疲勞、有熱感則為骨火旺盛之癥狀,消化不好則表明有胃火待清。
此時,粉葛就成為舒緩各種“火”的利器。粉葛又名葛根,又叫甘葛,其外形特別肥大,因含葛粉多而得名粉葛,含粉率達25%~30%,又粉葛甘甜,人們又將粉葛稱為甘葛。粉葛肉純白,味甜如梨且纖維少,有生津止渴、健肌退熱之功。
除此之外,粉葛亦具有滋身健體、抗衰老、降壓、降糖、降脂、增加皮膚彈性、潤膚等功效。葛根中所含的異黃酮具有滋潤皮膚、恢復皮膚彈性的作用,還可以減緩骨骼組織細胞的老化,有助于鈣質的吸收,減少骨鈣丟失,增加骨密度并阻止骨骼的中空消融,從而遠離骨質疏松。而粉葛中的活性成分能夠預防心腦血管等疾病以及有效緩解更年期綜合征,又能延年益壽、增進健康,是中年女性日常保健、提高生活質量的理想選擇。入湯更清潤可口,為秋熱時節家庭靚湯。
粉葛煲湯最靚
據了解,廣東民間運用粉葛最多的就是用來與鯪魚(骨)煲湯,以達清熱下火的目的,尤其是在過年期間多吃了油炸、熱氣的食物后,這道湯水更被廣泛運用。、秋冬內臟受干燥影響,精神、肌肉緊張,心情煩躁,用粉葛配合肉類煲湯,因粉葛有解熱發汗的功效,可使神經和肌肉松弛,心情寧靜,同時將身體的火氣排出體外。因此,粉葛十分適合秋冬季人們用來調理身體不適,例如腸胃熱滯、感冒頭痛、頸背部肌肉疼痛、血壓高等。
將粉葛與其它藥材配伍來用,效果更佳。如患有外感風寒、惡寒發熱而無汗時,粉葛宜與麻黃、桂枝等相伍;而風熱感冒患者,可取淡豆豉(10克)、粉葛粉(10克)、麥冬(10克)加500毫升清水煮沸10分鐘取汁,再將汁和洗凈的粳米一起煮粥,在即將煮好之前將蔥白莖(3根)洗凈切好放入即可,既有助解表祛邪,還可養陰和胃;當出現口臭眼干、上火、頸部筋骨酸痛時,可以用粉葛加上冰糖一起煮水喝,就能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用粉葛粉搭配紅茶沖泡,有助于提高各臟器的功能,緩解心煩氣躁,放松身體。另外,在紅茶中倒入適量紅葡萄酒、粉葛粉、白砂糖,再經過濾,此茶水可治療失眠之癥。
粉葛用來煲湯,由于經過兩三個小時的煲煮,能更好地讓粉葛的營養釋放出來,食療效果比燜、蒸、炒都要好。但是,由于粉葛屬根莖類,多吃難消化,也易于動嘔,胃寒者、腸胃功能差者要少吃。
推薦粉葛湯方
粉葛涼粉草煲豬踭
功效:清熱潤燥,消骨火,生津。
材料:粉葛600克,涼粉草20克,豬踭500克,生姜3片。
做法:粉葛去皮切塊,涼粉草浸泡洗干凈,豬踭整塊洗凈備用。所有材料一起下瓦煲,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水量),大火滾沸,改文火,煲約2小時,下鹽便可。豬踭、粉葛撈起,淋入醬油與熱花生油,亦可做一道佐餐菜肴。
用量:4~5人量。
粉葛赤小豆蠔豉煲鯪魚
功效:清熱養陰,潤燥和胃。
材料:粉葛600克,赤小豆50克,蠔豉3~5只,鯪魚1條(約400克),豬瘦肉50克,生姜4片。
做法:粉葛去皮切塊,鯪魚宰洗干凈,入鍋煎至微黃,攢入少許熱水。所有材料一起下瓦煲,加入2000毫升清水(約8碗量),大火滾沸改文火,煲約1小時,下鹽便可。
用量:3~4人量。
挑選粉葛的時候,要注意挑選渣少清甜的粉葛,“頭尾兩端是尖的一般口感較好,當然也跟季節有關,冬季的時候粉葛最好吃。”
(責任編輯:詹遠 )
文章關鍵詞:
隨著氣溫一天一天升高,一些清熱祛濕的湯水慢慢進入了我們的餐桌,最常見的就有粉葛煲鯪魚。有人認為,此湯有清潤下火、瀉“骨火”等作用,是老少……詳細>>
中國的醫學是非常歷史悠久的,而且博大精深,已經形成了一套中醫療法。對于中醫治療方式,中藥在里面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就好比西藥在西醫的治療……詳細>>
佘自強,廣東省中醫院資深藥師,廣東省中醫學會藥膳委員會委員,廣東省科普作家協會會員,暢銷書《今日靚湯》作者,被譽為“嶺南湯王” 。多年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