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癌癥和飲食的關系密不可分,據稱,在腫瘤患者中,約有三分之一的人群是因為飲食不當而導致的。食療并不是說可以治療腫瘤,但可以幫助我們改善增強營養,預防腫瘤。
飲食5個壞習慣易致癌
一忌:過食溫熱性食物
所謂的溫熱性食物,一是指直接感受到的溫度過高、過燙的食品;一是指屬于中醫藥性劃分中的溫熱之性食物。因為過于辛熱,容易損傷消化道黏膜上皮細胞,所以這類性質的食品最易誘發的是消化系統的腫瘤。
過燙飲食是導致食道癌等消化道腫瘤發生的重要原因。飲食過熱,會損傷、刺激食道黏膜上皮,長期刺激下將誘導組織惡變。中國人的消化道腫瘤明顯高于西方人,就是與中國人多喜熱食,一日三餐均喜配以熱湯,如菜湯、面糊等有關;相對于中國人,西方人的飲食較為簡單,平時少見熱湯,而多飲用果汁、可樂等冷飲。
酒為辛熱之性,長期飲酒,是消化系統腫瘤發病最常見的因素。山東西南地區為食道癌的高發區,就與這一地區飲食中嗜熱、嗜酒有關。其實,早在1964年,世界衛生組織就認為酒精飲料的過度消費與口腔癌、喉癌及食道癌有關。在分別對江蘇啟東縣肝癌相對高發的通興鄉與相對低發的西寧鄉進行的調查中發現:前者肝癌病死率是后者的2.5倍。而兩鄉只有一路之隔,自然環境基本相同,吸煙率也相當,所不同的是肝癌高發區的人們愛喝酒,低發區的人們則喜歡飲茶。
同樣屬于中醫熱性食物的還有煎炸、熏烤的食物,這類食物因經過高溫的油炸和烤制,亦隨之變為熱性食品。經研究證實,長期食用此類食品,易于導致胃癌、腸癌、肝癌等。
就像中國人嗜茶一樣,西方人多喜喝咖啡。美國學者在經過5年的流行病學調查后認為,咖啡因對胰腺癌和膀胱癌的形成有一定影響。經常飲咖啡的人比不飲咖啡的人患這兩種癌的可能性大2~3倍。在胰腺癌患者中,至少一半是由于過多飲用咖啡引起的。
二忌:五味失調
中醫認為飲食應五味調和,甘、苦、酸、辛、咸的食物要均勻食用,任何一味偏食,都可以導致疾病的發生。在引起腫瘤的因素中,肥甘厚膩太過與咸味太過是常見因素。
三忌:肥甘厚膩太過
中醫的肥甘厚膩之品,屬于甜味、油膩性食物。從臨床研究來看,甘味食物即淀粉類、糖類食物,攝入過量易導致胃癌;肥肉、油脂等高脂肪食物攝入過多,能促發乳腺癌、結腸癌、直腸癌和胰腺癌。從中醫的角度來說,腫瘤屬于積證的范疇,《內經》認為,積證就是津液、淤血的凝滯,而肥厚飲食,容易助濕生痰,無疑會加重這些病理產物的凝聚。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說,經常吃高脂肪飲食可促使肝臟分泌更多的膽汁,進入腸道后,膽汁中的初級膽汁酸在腸道厭氧細菌的作用下轉變成脫氧膽酸及石膽酸,而這兩種物質均是促癌劑,可以使腸道黏膜癌變。同時,脂肪還能為多種腫瘤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
四忌:咸味太過
除了食鹽,咸味食物還包括咸菜、咸魚、咸肉以及其他腌制食品等。根據相關研究顯示,常食腌制食品者食管癌發病的危險性是不常食用者的2.79倍。嗜食咸味食物最容易導致的癌癥是胃癌。嗜食咸魚的日本漁民,胃癌、食道癌的發生較為普遍。嗜食咸魚亦是致鼻咽癌的一個重要因素。馬來西亞研究人員發現,沿海居民患鼻咽癌較多,原因與他們愛吃咸魚有關。我國普查資料證明,在胃癌高發區,人均每天攝人食鹽50克;而胃癌低發區,人均食鹽攝入量僅為6克左右。
實際上,鹽本身并不致癌,引起癌變的原因是高濃度的鹽溶液易破壞胃黏膜保護層,引起黏膜糜爛或潰瘍。在這種情況下,一旦遭到致癌物質的入侵,就會產促使胃黏膜細胞局部癌變。鹽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物質,只是不可過量食用。一般認為,正常人攝鹽量應控制在每天6克以內。
五忌:霉爛食物
黃曲霉毒素已被公認為是最強烈的致癌物,而黃曲霉菌富含于霉爛的谷物、玉米、花生中,該菌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下易于生長繁殖,研究發現其可誘發實驗動物的多種腫瘤。這種因素是導致亞洲、非洲某些地區癌腫高發的重要原因。
防腫瘤健康飲食四法則
一、 吃原始(天然)的食物防瘤健康飲食四法則
這是人類學家 Dr。 Loren Cordain 所提倡的,而Dr。 Boyd Eaton及 Dr。 Melvin Konnor 于1985年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一篇名為《舊石器時代營養》的文章,表示人類在地球上已存在200多萬年,成為現代人約有四萬年。而在那個年代我們吃的就是打獵社會的食物,直到150年前工業革命才有了現代化食物的處理技術,西方的飲食變得精致化,食物塞在罐子及盒子中,營養也因而流失了。
然而這樣的飲食到底是什么?簡單來說就是食用大多數植物的根、水果、綠葉及豆類、種子類,再加上一些魚類。而西方飲食則是非常不一樣的,肉類、甜點派、薯條、蛋糕、奶昔、洋芋片及沾醬。家庭主婦要在美國的超市除了魚類和農產品外,要買到原始食物已經很難找到了,而我們的細胞也處于類似的情境!防瘤健康飲食四法則
現代飲食和原始飲食的另外一個差別就是植物性的營養成分,當然原始人類并不知道食物的生化學,但是他們本能攝取的食物中就含有這種植物性的營養成分,也就是現代營養學研究的字匯,抗氧化物、異黃酮類、植物營養素、胡蘿卜素、吲哚。事實上,科學家已在植物中發現超過12,000種植物性的營養成分。
二、 攝取多種顏色的食物防瘤健康飲食四法則
我們要如何才能攝取到多種顏色的飲食?就是吃大量的蔬菜和水果,約有超過4,500篇的研究顯示蔬菜水果可以預防瘤癥,畢業于哈佛醫學院的世界草本醫學醫生Dr。 Andrew Weil提到富于蔬果的飲食可以降低15種瘤癥的發生率包括大腸瘤、乳瘤、子宮頸瘤和肺瘤。
蔬菜和水果是因為不同的胡蘿卜素及600種天然植物性化學物質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顏色,胡蘿卜素在健康上扮演兩個重要的角色:一為支持我們的免疫系統,在美國國家瘤癥網(NCI)已有數百篇研究顯示胡蘿卜素可以增強免疫功能,特別是活化T-細胞、自然殺手細胞及吞噬細胞。一種很著名的胡蘿卜素就是茄紅素,存在于蕃茄及甜菜中,可以預防前列腺瘤。
胡蘿卜素的第二個好處就是抗氧化,抗氧化物可以中和危害DNA的自由基,而自由基和老化、瘤癥及其它疾病都有直接相關,抗氧化物則存在于蔬菜及水果中可保護細胞免于這樣的破壞。
還有什么東西存在于蔬果中呢?纖維。纖維是整個食物中屬于非營養的部分,纖維可以把致瘤的賀爾蒙及化學物質排出體外。理想上,我們每天應該攝取50克的纖維,而典型的美國食物所含的纖維少于5克,纖維攝取量低和大腸瘤、乳瘤、前列腺瘤、淋巴瘤和其它瘤癥的發生可能都有相關,纖維攝取不足也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主因。
值得特別一提的是十字花科的蔬菜,因含有很多抗瘤成分如吲哚及硫磺化合物可以維持重要的肝功能以便中和有害的賀爾蒙及致瘤物。十字花科家族的食物包括高麗菜、青花菜、包心菜、甘藍菜等特別有益于乳瘤和前列腺瘤的預防。曾經有一個以美國、中國及日本男性為主的研究其中發現那些吃很多十字花科蔬菜的男性確實是可以降低罹患攝前列瘤的風險達 39%。
三、要吃得堿性
健康重要的原則是酸堿平衡,瘤癥和大多數疾病都偏好低的PH值及酸性,但身體的復原一般都是在細胞內的PH值成堿性(約在7.3-7.4)時才開始,如何才能吃得堿性?主要來自飲食的選擇。防瘤健康飲食四法則
理想的飲食應該是80%的堿性食物加上20%的酸性食物,也就是 80%植物性食物和20%動物性食物,而一般醫師也都建議以這樣的比例搭配以維持正常的體重,增加體力及預防疾病。
什么樣的食物是堿性呢?蔬菜和水果!什么樣的食物是酸性呢?肉類、乳類和脂肪。典型的西方食物99%是酸性的,例如典型的美式早餐是咖啡、甜甜圈、谷片、牛奶、培根和蛋都是酸性食物,典型的午餐是火腿、吉士三明治、漢堡、薯條或披薩也都是酸性食物,而典型的晚餐是牛排、馬鈴薯、雞肉、飯或意大利面更是酸性食物。
四、吃有機食物防瘤健康飲食四法則
一般人認知中的有機食物指的是沒有化學和荷爾蒙的添加物,但有機栽培指的應該不僅只是指不含化學物質,它還包括有機的栽種技術及土壤中含有的微量元素、使用的混和肥料、輪耕、每七年的休耕使土壤的礦物質可以保存下來,因為植物的生長需要吸收67種礦物質。
曾有研究將有機和傳統蔬果做比較,發現在有機菠菜里維他命C的含量高了52%,同時礦物質的含量也比較多。另一個研究則比較了使用傳統及有機方法耕種的谷物中酚的含量,酚是植物性的化學物質,具有很強的抗氧化及抗瘤作用,研究者發現有機谷物比傳統農業技術栽培的谷物,其酚的含量較高。
所以蔬菜水果提供人體很強的能量,但是大家工作愈來愈忙,飲食也就慢慢傾向于快餐,當食物的選擇是以方便來定義時,即意味著蔬菜、水果攝取量的減少。后要建議大家還是要回復到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飲食,而對健康大的保障是盡可能每天吃到13份蔬果。希臘著名醫師Hippocrates 曾說:“體內的自然力量才是真正的力量,讓食物變成你的中醫物,并且讓中醫物變成你的食物。”
飲食習慣與防治腫瘤之間的聯系,你知道了嗎?
(責任編輯:詹遠 )
文章關鍵詞:
現代人隨著物質生活的富裕,食不厭精已經成為人們的飲食追求。各種飲食雖然可以補充人體的不同需求,但腫瘤科醫師提醒市民,有些食物搭配對人體健……詳細>>
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各種癌癥的發病率已經呈急速上升的趨勢了,而且年齡也呈年輕化了。其實很多癌癥的發生,主要還是后天不良的生活習慣和不……詳細>>
病從口入,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生活中我們患上的絕大多數疾病,都與我們的飲食息息相關。現在更是流傳著各種各樣的傳聞,例如,吃某些蔬菜會致癌……詳細>>
飲食與癌癥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系,但是,什么樣的飲食習慣容易導致癌癥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現實生活中自己是否存在導致癌癥的不良習慣。詳細>>
癌癥其實和日常生活習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很多人年紀輕輕就出現了癌癥,并且一些癌癥在發現以后已經進入晚期,部分患者還有轉移的危險。例如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