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在過年,拜訪親朋好友時都更喜歡在家吃飯。在這個時候,你想不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廚藝呢?今天,就來為你出出招,介紹一下烹飪食物應該掌握的竅門和技能,快來看看吧。
各種烹飪方法的優缺點
生吃。蔬菜生吃能夠保留100%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多種活性保健因子,如洋蔥中的降血脂成分、圓白菜當中的抗潰瘍成分、大蒜當中的殺菌成分等。但生蔬菜可能存在致病菌和寄生蟲污染、農藥殘留、草酸過多等問題,而且生吃蔬菜的品種受限,食用量也很難達到每天一斤的標準,特別是綠葉蔬菜。胃腸敏感者、慢性腹瀉者和腸道感染者生吃蔬菜還可能發生不適。
焯煮。水煮烹調包括煮、煲、焯燙等,靠水來給食物傳熱。水煮的溫度是100攝氏度,雖然不會產生有害物質,但水煮過程中會有大量可溶性物質溶入水中,如維生素C、維生素B2和葉酸等。如果不連湯喝掉,這些營養素的損失較大。
蒸菜。蒸菜幾乎是保留營養最全面的烹調方法。蒸菜既沒有煮菜、焯菜時營養素溶入湯中的損失,也沒有煎炸時的過高溫度,加熱溫度不超過100攝氏度,熱分解損失較小,氧化損失也少,沒有油煙,而且不會引入過多油脂。用蒸菜法做涼菜,可以先把材料蒸熟,然后澆上汁,比如青菜、圓白菜等可以蒸好之后澆上熗蔥花豉油汁。做熱菜,則有連湯蒸、隔水蒸、氣鍋蒸等不同加熱方式,還有醬豉蒸、加粉蒸、糯米蒸、填料蒸等配料調味方法。
快炒。炒菜是以油脂傳熱為主、鍋體直接傳熱為輔的加熱方法。它的烹調速度較快,溶水損失較少,食材中水溶性維生素的損失通常少于燉煮方法。但多放油會大幅增加菜品的脂肪含量,同時造成類胡蘿卜素的損失。
烤制。烤箱溫度可以控制在200攝氏度以下,若食材包上錫紙,局部溫度能保持在100攝氏度左右,能使食物受熱均勻,營養素保留較好,產生有害物質也較少,也是比較推薦的烹調方法。但是,不推薦用明火碳烤食物(比如烤串),因為溫度無法控制,局部受熱超過200攝氏度會產生雜環胺和多環芳烴類致癌物,而且被烤制的食品表面還會沾染大量包含致癌物的煙氣顆粒。燒烤煙氣本身產生大量PM2.5,再加上煙氣上附著苯并芘等致癌物,對肺部健康十分不利。
煎炸。水煎法常用來制作水煎包、鍋貼等食品。其基本原理是,放少量油把原料烤熱,然后放入水蓋上鍋蓋,利用蒸汽把原料蒸熟,水分蒸發后,少許油留在鍋底,把原料的底部煎脆,達到下脆上軟,外香里嫰的效果。這個方法非常適合用于烹調表面已有少量油脂的速凍半成品,如雞肉餅、魚條、雞米花等,與油煎法相比,成品營養損失少且脂肪含量低。而油炸食品不僅含油量高、熱量高,嚴重破壞維生素和抗氧化物質,而且油溫較高難免產生致癌物。煎炸油往往會反復使用,其中會產生包括反式脂肪酸和多種氧化聚合產物在內的有害物質,極其不利健康。油煙中含有致癌物,吸入肺中還會增加肺癌風險。
高壓。與常壓烹調相比,用高壓鍋烹調不僅簡便快捷,而且因為鍋體密閉,排氣或加壓之后不再與外界空氣接觸,有利于保存食材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脂肪氧化程度較低。對于常壓烹調需要較長時間燉煮的食材,如牛肉、雜糧和豆類,維生素損失相當或略少。由于家用壓力鍋烹調溫度并不超過120攝氏度,不產生任何致癌物質,因此非常健康、便捷。
微波。富含水分的食物,如粥、面條、牛奶、蔬菜等,比較適合用微波爐加熱。微波加熱效率高,烹調時間相應縮短,因此維生素C、類黃酮和葉綠素的損失較小,而且幾乎沒有溶水損失的問題,也不會在菜肴當中增加過多的油脂。網上一直有“微波爐致癌”的謠言,但沒有任何研究證實。微波爐烹調的主要缺點是香氣略顯不足,也沒有外焦里嫩的效果。
既然如此,在烹飪的過程中有哪些竅門和誤區呢?
過年烹飪的小竅門
不要擠出菜汁。因為菜汁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酶等。
適當用點醋。因為維生素C在酸性環境中不易分解。
不宜用食堿。因為食堿會大量破壞食物中的維生素B和維生素C,減低蔬菜的營養。
蔬菜要先洗后切,切好即炒,炒好即吃。因為維生素C易溶于水,又易氧化。
多吃含根莖的蔬菜。蘿卜、南瓜、萵苣和豌豆中有一種酶,能分解亞硝酸胺或阻止致癌物質發生作用,白蘿卜、胡蘿卜中含有木質素,有抗癌功能。
旺火、快炒、急盛,少要蒸煮方法。可以充分保存食物和蔬菜中的維生素C。
過年烹飪的誤區
菜先切后洗。不少人圖方便,會先把菜切好再一起洗,但這樣做,菜里所含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水溶性維生素和部分礦物質會溶到水里,造成損失。比如,很多人切完土豆絲、茄子絲后直接就浸泡在水中,這樣做雖能避免變色,但大量的營養素也悄悄流失了。而且,蔬菜切好后再沖洗,表面的農藥殘留和泥土很容易進入斷面。因此,正確的做法是先仔細清洗蔬菜,并盡量將水分控干后再切。另外,蒸飯前淘米,也不要反復搓洗,不然其中的B族維生素也會大量損失。
切得太細碎。俗話說,“食不厭精”,但從營養的角度來說,菜并不是切得越細碎越好。因為切得塊越小,其表面積越大,接觸空氣和熱鍋的可能性越大,那么營養素損失得也越厲害。還會有一些營養物質隨著蔬菜汁液而流失。而且,有人習慣提前切好備菜,但這樣會造成一些容易氧化的維生素,比如維生素C、維生素E以及B族維生素丟失。因此,菜最好是現切現炒,現炒現吃。
焯菜時間久。有的蔬菜切好了還需要用沸水焯燙一下,這樣可以去除草酸甚至殘留農藥,使所有的食材同步成熟。但如果鍋里的水太少、火太小,焯菜時間就會增加,造成蔬菜中很多的營養素流失。應對方法是,在焯菜時,應該盡量多放點水,將火力調到最大,縮短焯菜時間。一般情況下,蔬菜顏色稍有變化便可以將其撈出來了。還可以在水里加幾滴油,“封住”菜的斷面,阻止其氧化損失。
腌肉亂用堿。不少人喜歡用小蘇打、嫩肉粉等堿性物質來腌制肉類,讓其更加滑嫩,但這些堿類物質會使蛋白質發生變性,不易被人體吸收;脂肪遇堿后會發生皂化反應,不但失去價值,還會產生異味;而且,肉中大量的B族維生素也會損失殆盡。平時腌制肉類的時候,可以用鹽、胡椒粉、紹酒、蛋清和淀粉將肉片抓勻,然后用適當的油溫滑熟,這樣可以很好地保住營養,并且口感也不錯。
過年想要有一桌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別忘了以上幾點哦。
(責任編輯:潘瑋璐 )
你知道嗎?即使你每次都選擇營養豐富的食材,如果烹調方式不合理,營養也會偷偷溜走。那么應該如何烹飪,才會更多保證營養?別急,趕快一起來了解……詳細>>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飲食會和年輕人有所不同。不過,老年人想要吃的健康還是需要特別注意烹飪方法的,這對你的飲食健康有很關鍵的影響。在這……詳細>>
家里炒菜,一般是蔬菜居多,都知道吃蔬菜菜的好處有很多。但是你家烹飪蔬菜肯定有一些錯誤的做法,而你肯定不知道,下面就讓小編為你盤點一下烹飪……詳細>>
在烹飪的過程中,如果烹飪方法不正確就會使蔬菜的營養流失,這樣對我們的健康來說是沒有幫助的。今天,就來教教大家究竟要如何烹飪蔬菜才是最佳的……詳細>>
很多人面對雞肉烹飪都會面有難色,因為雞肉雖然容易熟,并且營養,但是一不留神就做得干澀、柴,失去了美味。該如何烹飪出營養又美味的雞肉,試試……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