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素食主義者不僅生活得更好,還更加長壽。據報道,美國一項長達32年的隨訪研究顯示,大量食用牛肉、羊肉等紅肉以及熱狗和培根等加工肉類會增加死亡率。
研究發現大量食用紅肉會增加死亡風險
美國麻省總醫院宋明陽(音譯)教授帶領的科學研究團隊通過兩項長期研究,對人們食用紅肉和加工肉類是否會增加其死亡率進行了數據分析。這兩項研究分別為護理健康研究(NHS)和健康專業人員追蹤研究(HPFS)。研究由哈佛大學始于上世紀80年代啟動,共覆蓋15萬名參與者。
研究團隊發現,食用動物類食物獲取蛋白質的頻率增長10%,死亡率會增加2%,心臟病發作死亡的風險會上漲8%;與此相比,食用植物類食物獲取蛋白質的頻率增加3%,死亡率會降低10%,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會減少12%。
宋教授表示,相比于牛排或熱狗等牛肉類產品,應多食用包括豆類、堅果、藜麥等植物類食物獲取蛋白質。他補充道,“我并不是建議所有人都成為素食主義者”,因為多食包括雞肉、魚肉等白肉,也可以降低死亡率和心臟病發作死亡的風險。
紅肉怎么吃更安全?
國內外專家一致認為,紅肉是人們攝入鐵元素和蛋白質的重要來源,不應舍棄。因此多位專家聯合建議,做到以下幾點,就能吃出健康。
多吃白肉少吃紅肉。俗話說,“寧吃天上飛禽四兩,不吃地上走獸半斤”,其實講的就是紅肉與白肉。紅肉是指畜肉類包括豬、牛、羊等的肌肉、內臟及其制品。紅肉的肌肉顏色暗紅,紋理較深。而禽肉及水產動物的肉色較淺,故稱“白肉”。與紅肉相比,白肉中肌肉纖維較為細膩,重要的是脂肪含量較低,而且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較高。
吃紅肉時多吃瘦肉。紅肉中瘦肉的脂肪含量較低,相對健康。健康的年輕人、活動量比較大的可適當增加紅肉的攝入;老年人、消化能力差的則要相應減少;心臟病、高血壓等的高危人群,更要減少紅肉攝入,可用白肉代替。
小妙招助你減少風險。在家做紅肉時,可以先將紅肉略煮,然后放入冰箱冷凍至白色的脂肪凝固,然后將白脂去除,重新烹調,可極大降低脂肪攝入;吃紅肉時搭配粗糧,能降低膽固醇,豐富的膳食纖維還能增加腸蠕動,幫助及時排出有害物質。
每天吃多少紅肉比較合理?
紅肉攝入量控制在“一天一兩”最為適宜。一兩相當于一個雞蛋的重量,大小相當于一個荷包蛋。
現代人生活條件好了,尤其每逢節假日都難免吃得“營養過?!?,攝入的紅肉量遠遠超過健康標準。市民在日常的一日三餐中,應該合理安排。
“市民可以參考‘平衡膳食寶塔’,合理每日里主食、肉類、蔬菜、水果等各類食物的攝入量,盡量做到多樣、均衡。”葷素可以搭配著吃,白肉、紅肉也可以協調著吃。比如中午吃了牛肉,晚上就可以用魚肉來代替。三餐的比例分配,也可以根據一天的工作量和體力消耗量適當調節。
(責任編輯:黃燕鳳 )
通常來說,哺乳動物的肉被稱為紅肉,包括牛肉、羊肉、驢肉、豬肉和兔肉等;禽類和海鮮水產肉類同稱為白肉,包括雞鴨鵝肉、魚肉、貝類和蝦以及鵪鶉……詳細>>
大量研究發現,身體缺硒與包括男女不育不孕、流產、先兆子癇、胎兒發育受限、早產、妊娠糖尿病和妊娠膽汁淤積癥等多種生育問題關聯密切。而豬肉是……詳細>>
紅肉和白肉這兩種都是生活中的常見的食品,大家對于紅肉還還是白肉營養肯定有不同的意見,今天就讓這兩種肉類來個大PK,看看誰會贏。詳細>>
通常我們把牛肉、羊肉和豬肉叫做紅肉,而把魚肉、蝦肉、貝類、雞肉、鴨肉等叫做白肉。日常生活中,常吃紅肉的人比常吃白肉的人有更高的幾率患上高……詳細>>
魚的種類有很多,而日常生活中所吃的魚基本上是白肉,事實上紅肉魚營養更高。日本《新聞周刊》刊文指出,應該多吃“青皮紅肉魚”,更能抗衰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