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哪些食物是藥食兩用的?中藥與食物的關系是――藥食同源。藥食兩用食物即既可以作為可口的食品享用,又能夠當做藥材治病的食物。這類食物其實有很多,比如粳米、赤小豆、龍眼肉、南瓜、蜂蜜、山藥等,下面和大家介紹8種這類保健食物。
這8種食物“藥食兩用”
山藥——健脾益胃、助消化
山藥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補脾胃的藥食兩用之品。不論脾陽虧或胃陰虛,皆可食用。臨床上常與胃腸飲同用治脾胃虛弱、食少體倦、泄瀉等病癥。
蓮藕——通便止瀉,健脾開胃
蓮藕中含有黏液蛋白和膳食纖維,能與人體內膽酸鹽,食物中的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結合,使其從糞便中排出,從而減少脂類的吸收。蓮藕散發出一種獨特清香,還含有鞣質,有一定健脾止瀉作用,能增進食欲,促進消化,開胃健中,有益于胃納不佳,食欲不振者恢復健康。
花生——健脾和胃,潤肺化痰
花生又名長生果,萬壽果,落花生,千歲子。為蝶形花科植物落花生的種子。花生性味甘平,有健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調氣,清咽等功效,可用于燥咳,反胃,腳氣等疾病,所含脂肪大部分為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膽固醇和使肌膚潤潔細膩之功用,并含有卵磷質和腦磷脂,這是神經系統所需的重要物質,可使人聰明不健忘,花生衣中還有較多的維生素B1,B2等物質,對眼病,口唇炎等癥均有療效。
綠豆——清熱解暑,止渴利尿
綠豆是一味常用的中藥,為豆科草本植物綠豆的種子,又稱青小豆,在秋季莢果成熟時采收,曬干,除去莢殼及雜質,種子備用。它始載于唐代的《食療本草》,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之為“真濟世之良果也”。綠豆味甘、性涼,有清熱解暑、止渴利尿、消腫止癢、解毒之功效。
黑芝麻:補肝腎,潤五臟
根據中醫五行理論,黑色入腎。而黑芝麻歸肝、腎、大腸經,能補肝腎,滋五臟,益精血,潤腸燥,可以治療肝腎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暈、須發早白、脫發、腰膝酸軟、四肢乏力、步履艱難、五臟虛損、皮燥發枯、腸燥便秘等癥。被視為滋補圣品。黑芝麻具有保健功效,一方面是因為含有優質蛋白質和豐富的礦物質,另一方面是因為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和珍貴的芝麻素及黑色素。
大蒜——殺菌抗癌
大蒜又稱葫蒜,葫,大豆蒜,為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鱗莖。大蒜性味溫辛,具有下氣,消谷,除風,破冷,解毒,散癰等功效,可用以治療腹瀉,吐血,水腫等疾病,所含的大蒜素,具有殺菌作用,而且還有抗癌作用,蒜辣素則可刺激胃液分泌,增進食欲,幫助消化,大蒜油能降低血脂,對預防和治療心血管病是有益的。
糙米:健脾養胃、補中益氣
相對于精白米而言,脫殼后仍保留著一些外層組織,如皮層、糊粉層和胚芽的米叫做糙米。可別小看糙米中所保留的這些外層組織,它們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大米中60%~70%的維生素、礦物質和大量必需氨基酸都聚積在其中。
《本草綱目》中認為,谷芽能消煩、活中、益精、健脾、止瀉,對人體十分有益。中醫認為糙米味甘、性溫,健脾養胃、補中益氣,調和五臟、鎮靜神經、促進消化吸收。
薏米:健脾止瀉,清熱解毒
中醫認為:薏米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胃、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清熱解毒之功, 對平衡血壓和血脂也有好處。經現代藥理研究證明,薏米有防癌的作用。其抗癌的有效成分為薏苡仁脂、薏苡仁內脂等,能有效抑制癌細胞的增殖,可用于胃癌、子宮頸癌的輔助治療。健康人常吃薏米,能使身體輕捷,減少腫瘤發病機會。
我們的日常飲食,除供應必需的營養物質外,還會因食物的性能作用或多或少的對身體平衡和生理功能產生有利或不利的影響,日積月累,從量變到質變,這種影響作用就變得非常明顯。從這個意義上講,它們并不亞于中藥的作用。因此正確合理地調配飲食,堅持下去,會起到藥物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責任編輯:潘瑋璐 )
研究發現有些食物與營養素能夠促進性欲、調節性感受和增強性功能,是它們在燃旺男女的心靈之火,充當人類性愛的使者。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