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醫學指導: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黃啟輝副教授、韋燕妮醫生
(文/朱素穎)進入11月,天氣一日涼似一日,人們的胃口也好了起來。我國有貼秋膘的傳統,但是現代人營養狀況和居住環境都遠遠好于過去,是否還應當沿襲“貼秋膘”這一習俗呢?我們請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黃啟輝副教授來談一談,應該如何正確貼秋膘。
貼秋膘不宜多吃肉
黃啟輝副教授說,在三高已經成為常見病的今天,貼秋膘并不等于大魚大肉、胡吃海塞。“以肉貼膘”的進補方式并不適合現代人。其原因有三。首先,夏天人們偏食生冷,脾胃功能較弱,如果突然大量進食補品,會驟然加重脾胃負擔,導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亂,即“虛不受補”。其次,夏季室內多有空調調節氣溫,很大一部分人在室內工作,運動量較古代明顯減少,能量消耗少,不需要更多的能量攝入。再次,貼秋膘會引起過多的脂肪攝入,其與代謝綜合征、高血脂、高尿酸血癥、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密切相關。亂“貼秋膘”有可能對身體帶來一定的傷害。
貼秋膘宜清補
黃啟輝副教授說,貼秋膘應該因時制宜,由于夏季食冷傷脾,入秋天后又天氣干燥,燥邪易傷陰液,易引起口干、眼干、嗆咳、喉癢、大便不暢、情緒低落等不適。因此,立秋時節應當遵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原則,在調理脾胃的基礎上,適當補充水分滋養陰液,以清補為主,多吃黨參,山藥、扁豆、薏米,以及梨、蘿卜、蓮子、紅豆、茯苓、西洋參等潤肺健脾清補之品。飲食應當葷素搭配,避免偏食,過饑或過飽。他強調說,并非所有人都不適宜貼秋膘,身體瘦弱的老百姓可以借此適當進補,為身體補充能量。
適當運動也是進補
韋燕妮醫生說,很多人理解貼秋膘即是增加體重,許多愛美的女孩只怕是一聽都要嚇跑。其實,貼秋膘并不是指的長脂肪,而是補足“精氣神”。其中,適當運動也是補充“精氣神”的一方面。她建議說,是否屬于肥胖,可以根據體脂率百分比(人體脂肪與體重的百分比)、BMI[體重(kg)/身高2(m2)];腰臀比(腰圍除以臀圍)來評估。如果BMI>24、男性體脂率>25%(女性>30%)、男性臀腰比<0.9(女性<0.85)則為肥胖,應當適當減少能量攝入,增加有氧鍛煉。
飲食方面多食用木瓜、豆芽、茄子、白菜、芹菜、黃瓜、番茄等新鮮瓜果蔬菜,少吃大魚大肉。秋冬運動,具體操作上記住三個字:即“三”、“五”、“七”。“三”是指3公里,時間在30分鐘以上;“五”指每周運動5次;“七”指輕至中度運動,即運動至每分鐘心率加年齡約等于170,比如某人50歲,運動時心跳可達每分120次,這樣的中等量運動屬于有氧代謝運動,總的原則是步行運動后各項感覺良好,不出現不適癥狀。
家庭醫生在線(www.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潘瑋璐 )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養生的重要性,認識到了維護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光認識的還不夠,還要認真的學習和了解,不然很容易受到謠言……詳細>>
湯,是我們餐桌上的一道美食,我們也常說“湯補”,喝湯不僅僅喝下肚,還要明白喝湯養生的正確方法。詳細>>
隨著年齡增長,組織器官會慢慢的衰老而且生理功能衰退,抵抗力以及免疫力相應的會下降。老年人應該多吃黑色食物,能達到益腎強腎的功效,同時也具……詳細>>
這年月,物質生活條件好了,胡吃海喝的容易造成營養過剩,肥胖、血脂高的人越來越多。然而,大家也更注重養生了,有的人為了減肥、養生,甚至不吃……詳細>>
湯,是我們餐桌上的一道美食,我們也常說“湯補”,喝湯不僅僅喝下肚,還要明白喝湯養生的正確方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