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運動和補充蛋白質是有關聯的,不能盲目的補充蛋白質,這樣會容易對身體帶來副作用。同時,運動后飲食補充蛋白質應該吃哪些食物呢?今天,想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運動后補充蛋白質的正確方法,快來看看吧。
根據運動強度補充蛋白質
中等強度訓練:一次中等強度的訓練(以55%最大攝氧量強度訓練),所產生的蛋白質氧化率也就是氨基酸損失率,幾乎等于一種支鏈氨基酸的每日需要量的90%。隨著運動強度一直增加到中高強度(以85%最大攝氧量強度訓練),蛋白質的氧化率已經達到每日需求量的300%。出現極端的負氮平衡(狀態)。
結論:力量訓練中,大量的氨基酸及蛋白質的消耗比我們以前想象的量大很多;氨基酸尤其是支鏈氨基酸的氧化速率與運動強度成正比。
低強度耐力訓練:一次低強度耐力訓練,先以每小時1.5公里的速度慢走,氨基酸的排出就比身體安靜狀態增加了13%。然后,逐漸增加速度一直到以每小時10公里的時候,氨基酸的排出比安靜狀態增加了500%。出現極端的負氮平衡(狀態)。
結論:耐力訓練中,身體使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作為主要能量來源,其中5%—10%的能量是由蛋白質提供;蛋白質和氨基酸不作為能量時,同樣會被消耗;蛋白質的氧化率在耐力訓練者身上表現得比力量訓練更強烈。
那么,吃什么可以補充蛋白質呢?
運動后吃什么補充蛋白質
動物性食物的蛋白質含量高于植物性食物,如禽、畜、魚的肌肉中含蛋白質15%~22%,蛋類含蛋白質11%~14%,奶類一般含蛋白質3%~3.5%,并且富含多種營養素,是優質蛋白質食物來源。而且動物蛋白質質量好,在人體內利用率高;但需要注意的是動物性食物同時也含有較多脂肪和膽固醇,吃多了對人體健康不利,容易發胖,并容易導致多種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壓、中風等。
植物性蛋白質如谷類,含蛋白質10%左右,蛋白質含量不高,但由于我國膳食谷類蛋白為主,所以仍然是膳食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在植物蛋白質中,豆類是一種例外,蛋白質含量高而且質量好,尤其是大豆含蛋白質高達35%~40%,相對于其它植物蛋白,人體利用率高,并且不含膽固醇,有利于預防高脂血癥等非傳染性慢性疾病,其營養和保健功能已越來越被世界所認識,大豆蛋白質是人體蛋白質的良好來源。
增加膳食蛋白質的數量和質量,首先應大力提倡我國各類人群增加牛奶和大豆及其制品的消費;同時應注意膳食中蛋白質互補,適當進行搭配,使混合食物中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更接近人體需要模式,從而提高混合蛋白質的利用價值;可以適當進行蛋白質強化和氨基酸強化;并積極開發新蛋白質資源。
那么,運動后如何補充蛋白質呢?
運動后補充蛋白質的須知
營養學家表示,蛋白質的補充要看兩方面:一是年齡,青年人一天1~2個雞蛋,老年人每周3~4個,并且最好只吃半個蛋黃;二是運動量,國際上一般認為健康成年人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0.8克的蛋白質。18~45歲男性,從事極輕體力勞動,每日蛋白質供給量為70克;若從事極重體力勞動,則需要110克。
多余的蛋白質并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相反,會加重肝、腎等器官負擔,長期的高蛋白飲食還會導致肝腎功能異常,出現“蛋白質中毒綜合征”,表現為腹部脹悶、頭暈目眩、四肢乏力等癥狀。
吃雞蛋光吃蛋黃或只吃蛋清都不好,蛋白質不僅存在于蛋清中,蛋黃里也有大量優質蛋白,還有膽固醇、脂肪、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營養價值非常高,兩者一起吃,所提供的營養才豐富。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運動后不要立即吃肉類、雞蛋等酸性物質,而應該補充足夠的水,吃些蔬菜水果。補充蛋白質要在運動結束后一個小時以后,否則體內乳酸會分泌過多,使人感覺更疲勞,不利于健康。
運動后確實可以幫助營養的吸收,但這個時候對營養的把握更加重要,蛋白質攝入的量、比例、時間都會造成影響。綜上所述,運動后應該先吃蔬菜水果,補充水分,一個小時后再補充蛋白質,可以以雞蛋為主要來源,蛋白蛋清都吃,量根據各人年齡和身體情況決定,不可太多。
運動和補充蛋白質,要科學正確哦。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生活中補充營養最重要的也就是補充蛋白質,因為蛋白質是人體十分重要的營養需求,補充蛋白質不僅能夠提供營養物質, 還可以對細胞和組織進行修復……詳細>>
任何的營養元素對我們的健康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而蛋白質一直都是很多人都不愿吃的一種,認為蛋白質是可有可無的。然而,蛋白質對我們來說是至關……詳細>>
那么基本上不會缺乏蛋白質吃一個雞蛋即可補充約6克蛋白質,喝一杯(250毫升)牛奶可補充8克蛋白質,而吃100克雞肉、豬肉餡、豆腐則分別可……詳細>>
哪些人需補充蛋白質呢?蛋白質是人體不能缺少的營養物質,一般情況下是從食物中攝取的。除了正常的攝取蛋白質外,有4種人是需要特別注重補充蛋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