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中醫學認為,“濕邪”是“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感病邪的統稱)之一,在人體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時,就會成為致病因素,并侵犯人體導致疾病。
濕邪通常有兩種,一是外濕,一是內濕。外濕多因氣候潮濕、涉水淋雨、居處潮濕所致;內濕則多由過度嗜酒或過食生冷,以致寒濕內侵脾陽失運,濕自內生。總之無論哪種濕邪,都會使人出現食欲不振、腹滿腹脹等消化功能減退的癥狀,同時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體發困、不想飲水等一系列“濕濁內盛”癥狀。而眼下陰雨連綿的天氣,人們長期處于過度潮濕的環境中,稍不注意就容易造成濕邪入體而引發濕癥。
如何判斷自己體內有濕?
如果最近兩周內常有以下表現,就說明體內有濕需要治療了。
一、頭部沉重四肢乏:濕性重濁,其特點就是沉重,失眠,記憶力下降,易怒,煩燥。
二、口中發黏舌苔膩:感受濕邪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口中發黏。
三、胸腹脹滿小便不暢:濕為陰邪,易滯留臟腑,阻礙氣血運行致脘腹脹滿,脾胃功能失常。濕邪停于下焦,則小便短少而不舒暢。
四、下肢浮腫便溏瀉:常表現為下肢浮腫,朝輕暮重,大便不成形,而且粘滯,便完后感覺不爽。
五、腳縫癢,起水泡甚至潰爛。
濕氣入侵,不妨試試以下2款食療方
推薦一:山藥茨實薏米湯
材料:每次可選用懷山藥15克,茨實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術10克,豬排骨200克。
做法:
1,先用水浸泡懷山藥,以去掉硫磺之味。
2,扁豆、薏米用鍋炒至微黃,豬排骨洗凈血污并斬件。
3,茨實、北芪、白術用清水洗凈,然后將全部用料放進湯煲內,用中火煲1個半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此湯有健脾醒胃、去濕抗疲勞作用,對于脾虛濕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推薦二:鮮土茯苓煲豬瘦肉
材料:
鮮土茯苓200克、馬蹄10個、紅蘿卜、連須玉米各1條,蜜棗3個,陳皮1/3個,豬瘦肉400克,生姜3片。
做法:
1,各物分別洗凈。鮮土茯苓切塊,馬蹄去皮,紅蘿卜、玉米切段,蜜棗去核,陳皮浸泡。
2,一起與豬瘦肉、姜下瓦煲,加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后改文火煲約2小時,下鹽便可。為4~5人用。
功效:土茯苓有祛濕熱、利筋骨、健脾胃的功效,以新鮮的土茯苓配爽甜鮮美消滯的馬蹄、寬中益氣滋潤的紅蘿卜煲豬瘦肉湯,有清熱祛濕解毒、健脾養胃潤肺之功。
(責任編輯:蘇雅婷 )
文章關鍵詞:
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現代人生活處在一個冬有暖氣夏有空調的環境中,這樣四季不分明的生活環境……詳細>>
眼看天氣回暖,廣州也陸續出現回南天,空氣中的一切都是濕濕的。你可知道,這樣的天氣我們的身體內部也容易濕氣重。濕易困脾,讓身體困重,乏力倦……詳細>>
南方春季降水量增多,空氣濕度也隨之升高,易出現回南天,導致濕邪入侵體內,從而造成濕氣重,其主要癥狀是全身乏力、肌肉酸痛、大便粘膩和身體水……詳細>>
寶寶如果胃口不好,不愿意吃東西,家長不妨看看其舌苔顏色,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表明寶寶體內有濕氣,需要及時祛濕。那么,如何幫寶……詳細>>
在夏天濕氣過重會容易出現上火、口臭和牙痛等現象,所以如果濕氣過重就要及時的祛濕。有什么辦法可以祛濕呢?今天,為大家介紹的就是具有祛濕作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