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扁豆茯苓湯幫你趕走瞌睡蟲
春季氣溫升高,人體收縮一冬的毛孔、汗腺、血管開始盡情舒張,耗氧量不斷加大,大腦等器官的供氧也顯得力不從心了。中醫認為,春季濕氣較重,容易影響脾胃運化功能,導致脾虛濕盛,身體也變得困重了。因此,不妨通過一些藥膳有意識地健脾、祛濕,趕走瞌睡蟲。
扁豆茯苓湯怎么做
其中,茯苓性平和,通過健運脾肺功能達到利水功效,不損傷正氣,在去濕的同時健脾和胃、寧心安神。明代《藥品化義》記載,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氣清香而不竄,性溫和而色微黃,與脾性最合。兩者搭配,補脾而不滋膩,除濕而不燥烈。扁豆茯苓湯做法簡單,取兩塊茯苓洗凈切小塊,白扁豆適量,瘦肉或雞肉一塊,將食材洗凈后焯水放入鍋中,加水大火煮沸,再轉小火煲2小時左右,調味即可,每周食用2~3次。若想加強去濕效果,可加少量白術和澤瀉;放幾顆紅棗,則兼具補血功效。
需要提醒的是,茯苓分幾種,此湯飲宜使用補脾益心的白茯苓,且扁豆一定要熟透,以免毒素殘留,有腎虛多尿、虛寒滑精、津傷口干癥狀的人不宜食用。此外,豐富均衡的營養是大腦的清醒劑,適當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入,如多吃魚類、乳制品、豆制品等;多吃新鮮蔬果等堿性食物;通過日常飲食補充鉀、鋅等微量元素,也有助于消除疲勞、提高活力。
(責任編輯:陳曉 )
文章關鍵詞:
南方特別是珠三角一帶,從夏至到小暑前后是降雨量最大的時節,加上龍舟水的汛期,這段時期的濕氣是厲害的。今日靚湯宜土茯苓赤小豆眉豆煲鯽魚。詳細>>
時下為廣東民間稱之為春二三月的回南天。悶熱與潮濕常交織一起,令人們常有濕困的感覺,今日靚湯宜鮮土茯苓云苓赤小豆煲鯽魚。詳細>>
南方特別是珠三角一帶,從夏至到小暑前后是降雨量最大的時節,加上龍舟水的汛期,這段時期的濕氣是厲害的。詳細>>
在腸胃不適時,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小米粥或南瓜粥,其實,茯苓、芡實、蓮子也能起到健脾養胃的作用,可稱為養胃三寶,大家應該常吃。詳細>>
合而煲老鴨,清潤可口,有利水滲濕除困、益脾和胃寧心之功,為小滿節氣前后的家庭養生靚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