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九州鱵屬頜針魚目,飛魚亞目,鱵科,鱵屬。俗稱:針魚,穿針魚,針桿子,針公。
英文名:Kurume halfbeak 。
體細長,呈圓柱形而稍側扁。頭大,側扁,背面寬平,腹面狹窄。口較大,口裂平。上頜由頜間骨形成三角形的口蓋;下頜向前延伸特別長,呈針狀;上下頜于相對部分有多列銳利的小齒。鼻孔大,靠近眼;眼大。
鰓膜分離,不與峽部相連。體鱗薄,極易脫落;頭部和上頜具鱗。側線完全,在胸鰭處急劇向下彎折,沿腹緣直至尾柄基部。背鰭位于體后半部,約與臀鰭相對;尾鰭分叉,下葉較上葉長大;各鰭均無硬刺。
體銀白色,背部自頭后至尾鰭有灰黑色條紋,兩旁有排列整齊的小黑點。體側中部有一條銀白色斑帶,在背鰭和臀鰭間較寬闊;背鰭和尾鰭為灰黑色,其它各鰭為黃白色,上下頜及鰓蓋均為灰黑色。
九州鱵生活于江河、湖泊的上層,常成群游于水面覓食,以浮游動物為主食,兼食昆蟲等。生殖期在5-6月。廣泛分布于長江中、下游及附屬湖泊中。個體雖不大,但數量相當多,是常見的小型食用魚類。
鱵的肌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等。鮮肉入藥具有滋陰、補氣、解毒之功效,主治陰虛內熱、盜汗、五心煩熱,久潰瘍瘡,不易收口等癥。
(責任編輯:蘇雅婷 )
文章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