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肝脂肪變臨床表現輕者無癥狀,重者病情兇猛。一般而言, 早期診斷并及時治療常可恢復正常。目前B超已作為肝脂肪變的首選診斷方法,與組織學檢測相比較,其陽性預測值為67%,若肝脂肪含量達50%以上時,其敏感性可達90%。肝脂肪變的聲像圖表現有:
①肝實質點狀高回聲,呈“晶瑩明亮的肝臟”,重病例可呈“大片雪”狀;
②肝腎對比度增強;
③肝前后部回聲差異,近場回聲密集增強而遠場衰減;
④肝內管腔結構特別是靜脈變細不清;
⑤肝臟輕度或中度腫大。
肝脂肪變的腹部CT檢查中,肝臟CT值的高低與肝脂肪含量呈明顯負相關,而脾臟CT值較固定,故肝/脾CT比值可作為衡量脂肪肝程度的參考標準以及療效判斷的依據;彌漫性肝脂肪變CT表現為肝CT值普遍低于脾臟、腎臟和肝內血管,增強后肝內血管影顯示清楚,其走向亦無異常,而局限性肝脂肪變表現為局限性肝內低密度影呈扇形或不規則形,密度較為均勻,增強后稍有強化,但其內血管影的形態及走向均正常。
與B超檢查相比,CT對肝脂肪變診斷的準確性明顯高,但其價格昂貴及對人體的放射危害是其不足之處。那么,對于超聲及CT檢查診斷肝脂肪變困難者,特別是局限性肝脂肪變難以與肝臟腫瘤鑒別時,則考慮行核磁共振及肝動脈造影檢查。
(責任編輯:蘇雅婷 )
文章關鍵詞:
脂蛋白合成障礙,不能將脂肪運輸出去,故造成脂肪在肝細胞內堆積。常由于合成脂蛋白的原料(如磷脂或組成磷脂的膽堿等物質)缺乏,或化學毒物(如……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