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酸梅湯的歷史
銅碗聲聲街里喚,一甌冰水和梅湯。清代郝懿行的《都門竹枝詞》繪出了一幅市井消夏圖,道出了當年百姓消夏湯飲的主品種。
酸梅湯古來即為上好的夏日飲品。清代經御膳房改進成為宮廷御用飲品,所謂士貢梅煎即是。因其:除熱送涼,安心痛,祛痰止咳,辟疫,生津止渴的功效,被譽為清宮異寶御制烏梅湯,后來傳入民間,于是大街小巷,干鮮果鋪的門口,隨處可見賣酸梅湯的攤販。攤上插一根月牙戟,掛一幅寫著冰鎮熱水酸梅湯的牌子。攤主手持一對小青銅碗,不時敲擊發出錚錚之聲。路人大有望梅已自解渴,聞聲已自清涼之感。一碗下肚,暑氣全消。那時的酸梅湯經營者不光沿街叫賣和擺攤出售,以酸梅湯為主的店鋪也不少。如天橋邱家,西單牌樓路遇齋,東安門丁街遇緣齋,前門外九龍齋,都大有名聲。
我國很早以前就有酸梅湯。古籍中所載土貢梅煎,就是一種最古老的酸梅湯。南宋《武林舊事》中所說的鹵梅水,也是類似酸梅湯的一種清涼飲料。現在我們喝到的酸梅湯是清宮御膳房為皇帝制作的消暑解渴飲料,后來流傳到民間。它比西歐傳入我國的汽水要早150年。酸梅湯的原料是烏梅、桂花、冰糖、蜜四種。《本草綱目》說:梅實采半黃者,以煙熏之為烏梅。它能除熱送涼,安心止痛,甚至可以治咳嗽、霍亂、痢疾,神話小說《白蛇傳》就寫了烏梅辟疫的故事。
烏梅泡發以后,放上冰糖、蜜、桂花一起熬煎,冰鎮之后就成了酸梅湯。北京制作酸梅湯,當以琉璃廠的信遠齋為最有名。信遠齋的酸梅湯是在半夜里熬得后,放在白地青花的大瓷缸里,鎮在老式綠漆的大冰桶里,到第二天上午出售時,酸梅湯就冰涼振齒了。這里的酸梅湯每年自端午節起到上元節止,只賣70天,每天只賣兩缸,賣完為止。
(責任編輯:楊綺琴 )
文章關鍵詞:
酸梅湯是傳統的消暑飲料,是炎熱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飲品,主要原料有烏梅山楂、冰糖和桂花及甘草,適當喝可達到祛病除疾、保健強身和開胃健脾效果……詳細>>
營養成分上來說,酸梅中的有機酸含量非常豐富,如檸檬酸、蘋果酸等。其中,有一種特殊的枸櫞酸,它能有效地抑制乳酸,并驅除使血管老化的有害物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