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氨基酸態氮是衡量醬油質量優劣的重要理化指標,也是消費者選購醬油的一個主要參考指標。氨基酸態氮含量越高,代表醬油質量越好,但挑選醬油只看氨基酸態氮就夠了嗎?
高鹽稀發酵略好于低鹽固態發酵醬油
首先,就醬油的釀造工藝,記者調查發現無外乎為兩種——低鹽固態發酵和高鹽稀發酵。不同工藝釀造出來的醬油是否會有優劣差別?這兩種都是目前較為主流的醬油發酵工藝,其中,低鹽固態發酵是更為傳統的一種工藝,于上世紀60年代在我國發展起來。
“在當時物質供應緊缺的條件下,低鹽固態發酵可通過增加發酵溫度,加速醬油的生產,提高產量,后來就發展成我國特有的一種醬油生產工藝。”低鹽固態發酵和高鹽稀發酵的主要區別一在于原料,二在于生產工藝。
“低鹽固態發酵醬油的原料多為豆粕(脫脂大豆)、麩皮和小麥。高鹽稀發酵一般就用大豆和面粉作為原料。生產工藝的差異主要是發酵過程中加水量和發酵溫度的差異。低鹽固態發酵和高鹽稀發酵都需要在醬胚中加鹽水,但前者所加鹽水的比例相對小一點;低鹽固態發酵溫度一般高于高鹽稀發酵溫度。”
其實這兩種工藝很難以孰優孰劣來簡單衡量,“一般來說,高鹽稀發酵的醬油品質會好一點,但低鹽固態發酵工藝也有其優點,第一,它的生產成本低,在使用相同設備的情況下,它的產量會比高鹽稀發酵多一倍。
發酵周期上,低鹽固態基本就在一個月左右,高鹽稀發酵最短也要30天,最長可能到一年。但從發展趨勢來看,應該說高鹽稀發酵的前景更好。
超高氨基酸態氮可能系添加
作為衡量醬油的一個重要理化指標,氨基酸態氮含量的高低往往決定了醬油品質的高低。我們說一瓶醬油鮮不鮮,有沒有香味,根本上取決于氨基酸態氮的含量。
以氨基酸態氮含量來看,低鹽固態發酵和高鹽稀發酵沒有本質上的差異,“因為它們的機理都是利用大豆蛋白分解成氨基酸這樣一個過程。但生產工藝不同所引起的發酵溫度的差別,可能會使氨基酸的種類有所區別,進而影響醬油香氣成分的產生。
一般情況下,高鹽稀發酵的醬油,酯香氣比較濃郁。酯類主要由醇和酸合成,簡單而言,我們聞到的肉香和水果的香味基本上都是由酯香氣引起的,而低鹽固態發酵醬油由于發酵溫度比較高,所以相對來說,醬香氣會更濃郁一點。”
(責任編輯:蘇雅婷 )
文章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