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一陣秋雨一陣涼,轉眼間秋天也已經快接近尾聲了。最近不少朋友因為晝夜溫差變化太大,都有不同程度的不適。那么在這個容易生病的季節,我們在飲食方面應該有哪些注意事項呢?常言道:“秋季進補,冬令打虎”,秋季是收獲的季節,可選擇的食物種類非常豐富。秋季氣溫開始降低,雨量減少,空氣濕度相對降低,氣候偏于干燥。人體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不適,所以自古至今,非常注意秋季飲食調理。
一、“四舍五入”的秋冬季飲食法
1、四樣東西要舍
(1)舍去過多的油膩
但在物質十分豐富,市場供應充足的今天,順應季節變化調理飲食的意義遠遠大于“貼秋膘”。祖國醫學認為有“滋陰養肺、潤燥生津”功效的食物是秋季飲食的最佳選擇,秋天要少吃油膩食物,油膩食物熱量高,不易消化,會加重腸胃等消化吸收系統的負擔。
(2)舍去過多的辛辣
秋天天氣干燥,人們會出現皮膚干燥、口干舌燥、流鼻血等“上火”癥狀,這與秋季天氣干燥、雨水少有關系。有些朋友天氣涼爽以后,胃口大開,喜歡吃辛辣食物,無辣不歡,但刺激性食物會使皮膚血液循環加快,身體發熱過多流汗也會導致人體水分散發,加重“上火癥狀。
(3)舍去過多的冷飲
有些朋友延續夏季的飲食習慣,秋季免不了吃冷飲和飲料,其實秋季吃冷食,不但會影響對食物中營養物質的吸收和消化,還可能導致消化功能紊亂、營養缺乏和經常性腹痛,對女性朋友,特別是體質本身就易偏寒的女孩,容易出現生理期腹痛等癥狀。
(4)舍去更多的酒
秋季天高云淡,有接近中秋和國慶節,人們聚會多了起來,喝酒在所難免,90%的酒需要在肝臟代謝,喝多的酒精只能堆在肝臟,產生很多過氧化物,傷肝。所有說喝酒是肝在喝而不是嘴再喝。酒精肝、酒精中毒、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化,都與酒有關。
2、五樣東西要入
(1)適當補充溫水
“秋燥”的主要原因是空氣過于干燥,身體容易缺水。中醫認為秋燥耗傷陰津,導致皮膚干燥。按照營養學會推薦,正常人群除三餐食用的湯湯水水外,每天需要補水1500毫升~1700毫升,每天主動飲用適量的水,對改善血液循環、防治心血管疾病大有裨益。
秋天堅持每天清晨起床后喝一大杯溫開水,其他時間不定時的主動喝水。最好不要等到口渴的時候再喝水,要主動及時喝,感到口渴是身體已經缺水的信號。
(2)適當增加粥類
秋季特別適合食粥,食粥可和中、益胃、生津。中醫認為:“晨起食粥,推陳出新,利膈養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補不小"。煮粥可謂食材豐富多彩,糙米、小米、紅豆、綠豆、大麥等谷物,蔬菜、菌類、花生、瓜子、葡萄干、蓮子、百合、南瓜、核桃仁等食材入粥。
(3)適當增加蔬果
秋季適宜多吃滋潤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蔬菜水果富含維生素、膳食纖維和胡蘿卜素、番茄紅素、花青素等等,西蘭花、番茄、百合、山藥、蘿卜、 白菜、秋葵、扁豆、南瓜、黃瓜、藕、銀耳等,水果如雪梨柑橘等,另外黃豆、花生、燕麥、玉米都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另外秋天宜吃清熱生津、養陰潤肺的食物來防干燥的氣候對人體的影響,如百合、梨、蓮子、等清補柔潤之品。
(4)適當補充富含抗氧化物質的營養素
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抗氧化是預防衰老的重要步驟,因為自由基或氧化劑會將細胞和組織分解,影響代謝功能,并會引起不同的健康問題。如果能夠消除過多的氧化自由基,對于許多自由基引起的及老化相關疾病都能夠預防。例如常見的癌癥、動脈硬化、糖尿病、白內障、心血管病、老年癡呆、關節炎等,這些疾病都被認為與自由基相關。
應攝取足夠的天然抗氧化劑,延緩身體退化速度,防止肌膚衰老, 并時刻保持青春神采。抗氧化劑能在自然飲食中找到,是被稱為三大抗氧化物質的維生素E、維生素C、和β-胡蘿卜素。它們可以利用自身結構的特性來穩定自由基多余的電子,防止對細胞造成老化,而維護身體健康。常見食物來源:藍莓、番茄、葡萄、綠茶、堅果、胡蘿卜、燕麥、石榴等。
(5)適當增加戶外運動
在經歷了炎夏的悶熱后,秋季的涼爽讓人們感覺格外舒適,正是戶外運動的大好時機。我國自古就有“重陽登高”的傳統。秋令時節,堅持適宜的體育鍛煉,不僅可以調心養肺,提高內臟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體對外界即將到來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由于秋季早晚溫差大,氣候干燥,秋季運動要注意增減衣服和多飲食。
二、秋冬養生五大營養湯
天寒地凍,熱氣騰騰的飯菜會起到防寒御寒的效果,所以很多人頓頓都是火鍋、烤肉之類,但別忘了,秋冬也正是長膘的時節,衣服的遮蓋和運功的限制,都會在開春后讓你站到體重秤上大驚失色。所以今天,我們就來推薦既暖身、又消脂、卡路里也很低的“秋冬養生五大寶”。
1、第一道:枸杞菊花排骨湯
枸杞能補腎益精、養肝明目,和菊花是最好的搭配,特別適合秋冬食用。 將洗凈的排骨切成約1寸大小,再將枸杞、菊花用冷水洗凈。鍋中水燒開后,加入排骨、姜及枸杞,大火煮開后,改用中火煮約30分鐘。出鍋前放入菊花即可。
2、第二道:蘑菇胡蘿卜玉米燕麥湯
蘑菇切片,胡蘿卜切小丁, 玉米截成幾段,放入水中燉20分鐘,加入燕麥和少許鹽,再燉15-20分鐘就行了。
這道湯雖然很素,但營養豐富、膳食纖維含量也很高,尤其是燕麥還有降低膽固醇和保護腸道的作用,多吃也不會發胖。
3、第三道:黑豆豬骨湯
黑豆洗凈,爆香(鍋內不能加油),加入豬骨、枸杞、桂圓肉后燉煮1.5小時即可。
黑豆性平味甘,歸脾、腎經,熱量也很。低冬天是吃黑豆最好的季節,它和大骨一起燉,對骨質疏松等有很好的效果。
4、第四道:核桃煲雞湯
核桃仁與陳皮用清水浸透洗凈,將雞去內臟、去油脂,洗凈;一起放入鍋中,加1000毫升的水,小火慢燉約2小時,最后加鹽調味即可。
核桃能健腦益智、補腎補肺、潤腸通便,陳皮可以燥濕化痰,兩個配合鮮雞做湯,不僅味道非常鮮甜、還很適合冬季進補。
5、第五道:蘿卜冬瓜燉羊肉
把羊肉切成小薄片;冬瓜和白蘿卜去皮去籽切成長方薄片,用開水燙一下;鍋內放入羊肉清湯、冬瓜、白蘿卜,加鹽,花椒、紹酒、胡椒粉,湯開加羊肉片、蔥絲、姜絲和香菜,再燒開后加香油少許即成。
冬瓜性寒,能養胃生津、清降胃火,是血脂高、肥胖者的理想蔬菜。而羊肉性熱,有益精氣、療虛勞、補肺腎氣、養心肺、解熱毒、潤皮膚之效。
(責任編輯:鄭夢雪 )
隨著氣溫的降低,干燥而寒冷的秋冬季已經慢慢來到我們身邊,秋冬季養生也成為人們談論最多的健康話題。對此,營養專家建議秋冬季養生應以食補為宜……詳細>>
隨著氣溫的降低,干燥而寒冷的秋冬季已經慢慢來到我們身邊,秋冬季養生也成為人們談論最多的健康話題。對此,營養專家建議秋冬季養生應以食補為宜……詳細>>
鮮黃精燉豬瘦肉,有補中益氣、潤心肺的功效,最適宜于時下暮秋與冬初交替時食用。用以新鮮的黃精入湯其氣味更鮮美清潤,此湯還是民間輔以調理肺結……詳細>>
秋冬交替之際,天氣寒冷而干燥,人們容易感到身體發干,出現口鼻干癢、喉嚨干痛等癥狀,部分氣血不足的女性還容易因為天氣寒冷而出現畏寒怕冷、腸……詳細>>
韭菜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它性溫、味甘辛,是一種溫和的補陽食物,具有健胃暖中、溫腎助陽、散淤活血的功效,非常適合秋冬季節經常腰酸、手足發涼……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