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人的一切生命活動都需要水的參與。水是保持細胞形狀及構成人體體液必需物質,參與新陳代謝,調節體溫,并對器官、關節、肌肉、組織起到緩沖、潤滑、保護作用。
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內每天的水分均處于動態平衡中,即:體內水分的攝入≈體內水分的排出,每天約為2500ml左右。體內水的主要來源包括飲水和食物中的水,通過排尿、出汗、呼氣、排便等途徑排出水。
足量飲水,是人體健康的基本保障,尤其在炎炎夏日,酷暑難耐,我們的身體需要更多的水分來維持正常的生理代謝,同時因為出汗等因素,在夏天我們體內水分的流失比其他季節要多很多。平時大家不要讓身體出現口干、尿黃等現象,感覺口渴已經是身體明顯缺水的信號,飲水不足,會降低身體活動能力和認知能力、工作學習效率下降,還會增加腎臟及泌尿系感染風險,消化液分泌也可能會減少,影響食欲,血液也可能會變得更加粘稠等。因此,大家應主動、科學、足量飲水,不要等口渴了再飲水,一定要把水飲夠飲足。
一、飲什么水
建議飲白水或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更不能用飲料代替飲水,多數飲料都添加了糖,含糖飲料攝入過多,會增加齲齒、肥胖風險。有些兒童不喜歡飲沒味道的白水,可在水中加入1~2片新鮮檸檬或3~4片薄荷葉以豐富水的味道和色彩。另外,當身體活動強度較大、運動時間長、出汗較多時,需酌情補充電解質。飲水的適宜溫度為10~40oC,如水溫超過65oC,會使口腔和食管粘膜造成損傷,增加食管癌的風險。
二、飲水量
機體對水的需要量受年齡、性別、身體活動水平、生理狀態、環境溫度及膳食等多因素的影響。
溫和氣候下輕體力活動水平各年齡段人群每天水攝入量(ml)
如天氣炎熱、中重度體力活動或運動、戶外工作、出汗較多時應適量增加飲水量。運動后,應根據需要及時補充足量的水。
三、飲水時間
應主動飲水、少量多次,不要等到口渴時才飲水,飲水可以在一天的任何時間。
首先建議早上和睡前各飲一杯水,其他時間可以每隔1~2小時飲一杯水。早上起床后,空腹喝一杯白溫水(35~37oC),水溫不要太涼,否則容易引起胃腸道痙攣。早上一杯溫水,可補充前一晚上身體的缺水狀態,有助于增加循環血容量、降低血液粘稠度,特別是在炎炎夏日,空腹飲一杯溫開水可喚醒胃腸,增加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欲。睡眠時由于呼吸作用、隱性出汗和分泌尿液等,不知不覺會丟失水分,建議睡前飲一杯水,成人200ml,兒童約100-200ml。
其次,從早上8點至下午8點的這段時間內,對于一般成人來說,差不多每隔1~2個小時就應當補充一杯200ml白開水,每日總的飲水量達到1500~1700ml。
另外,注意進餐前不要大量飲水,否則會沖淡胃液,進而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運動時由于出汗較多,體內水丟失加快,所以在進行運動時,要注意運動前、運動中、運動后的水分補充,可分別補充100~200ml,以保持良好的水合狀態。
近日,全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燜煮模式”,在戶外,即使不動也會大量出汗,更加要注意主動飲水,及時補充水分,并適當增加總飲水量和電解質的補充,如飲水不足,對身體健康將產生不利影響。
(責任編輯:馮莉莉 通訊員:林惠芳)
在夏季是西瓜上市的季節,具有消暑補水以及消腫的功效,吃西瓜能夠預防皮膚衰老,防止中風及感冒,但是西瓜性涼并不適合于所有的人群,以免引起腹……詳細>>
炎炎夏日驕陽似火,悶熱潮濕環境易中暑,因此夏季需做好防暑降溫工作,特別是長期在戶外工作的人群,更應該重視清熱解暑,稍微不注意就會中暑,除……詳細>>
在糖尿病治療中,飲食療法是糖尿病很常見的方法之一,在炎炎夏日,糖尿病患者應如何進行科學合理的飲食呢?詳細>>
說到養生,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公園里散步、跳廣場舞、打太極的爺爺奶奶。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當代年輕人已經面臨著脫發、失眠、發福等……詳細>>
夏天是高溫季節,也是食物中毒的高發時期,夏季蔬菜水果的盛產季節,但有很多食物如果食用方法不正確的話,就會出現中毒的現象。夏季中毒事件是比……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