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驚!爆米花吃多了會變笨
人每天都要從食物中攝取營養。不過,有些食品被稱為“減智食品”,常吃會變笨。爆米花、皮蛋、油條就是典型的“減智食品”。
專家指出,如果食物中含有鉛、鋁等,就可能導致記憶力減退、智力下降、思維遲鈍。這類食物包括爆米花、皮蛋、油條、粉絲、涼粉、油餅等。還有的食品為提高口味、延長保存時間,添加了防腐劑、色素、調味劑等,也會對大腦產生危害,如罐頭食品、含咖啡因的飲料、泡泡糖、含人工色素的糕點等,經常食用會使人出現煩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等問題。
那么,吃什么能益智呢?專家建議,海帶尤其是深海海帶、豆豉、豆腐、橘子、獼猴桃都是很好的健腦食品。粗糧、肝、魚、瘦肉、奶、蛋中富含葉酸、維生素B、鈣、鎂,可明顯提高記憶力,減少因用腦引起的頭痛、記憶力減退等。
驚!洋快餐可“綁架”大腦?
許多人吃洋快餐上癮,吃了還想吃,甚至經常容易吃撐肚皮。是洋快餐的確好吃嗎?否。美國一個最新研究發現,之所以人們會貪吃漢堡、奶昔、冰淇淋、巧克力等食品,是因為這些食品中所含的一種飽和脂肪可以迅速“控制”大腦,讓人產生沒有吃夠吃飽的感覺,甚至周五吃了之后,到下周一還想再吃一次。
大腦關閉警報閥門
美國得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科學家在研究中發現,在奶制品、漢堡以及奶昔中所含的飽和脂肪在食用后可以直接作用于大腦,讓大腦關閉提醒人們已經吃飽的“警報”機制。
${FDPageBreak}
研究者稱,這種作用非常強大,甚至令人吃過一個漢堡后過三天還覺得餓,想再吃一個。
領導這一研究的克雷格說:“通常,我們的身體會預先提醒自己已經吃得夠飽了,但是在吃一些感到好吃的東西時,這一機制卻會失靈。”克雷格說,這一研究同時顯示,人的整個大腦機制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發生變化。
本來大腦中有兩種調控胃口的激素——胰島素和瘦素(也稱肥胖荷爾蒙),它們可以給予大腦是否已經吃飽的信號,但是飽和脂肪會令大腦發出忽視這些警告的信息。
克雷格說,這一研究顯示,如果人們吃了飽和脂肪的食品,大腦就會被脂肪酸“擊中”,對胰島素和瘦素產生抗拒。“由于大腦并未指示人們不要再吃,所以很容易吃到撐。”克雷格說。
研究者還發現,飽和脂肪酸對大腦的“綁架”可以持續三天。而在飽和脂肪酸中,一種被稱為軟脂酸(又叫棕櫚酸)的脂肪尤其擅長“蒙騙”大腦。軟脂酸是一種在奶油、芝士、牛奶和牛肉里常見的飽和脂肪。
人體攝入的脂肪包括兩大類脂肪酸——飽和和不飽和。飽和脂肪是指形成脂肪的碳鏈上帶滿氫原子, 這種脂肪可以增加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被認為是不健康的脂肪酸,是對心臟的一個重要威脅因素。肉類和奶制品是飽和脂肪的最主要來源。
這一研究是在老鼠身上進行的,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臨床調查月刊》上。
(責任編輯:吳燕 )
文章關鍵詞:
省時、快捷。在店里或帶走都可以,不用為趕時間,催促服務員,點完餐,幾分鐘就好。不像中餐一樣,湯水很多,帶走吃還要大袋小袋的一摞摞。詳細>>
燒熱鑊,下油2湯匙,放下牛肉餅,用慢火煎至兩面微黃色,加入水4湯匙,蓋上鑊蓋悶至牛肉餅熟透,約需3分鐘,鏟起盛碟上。詳細>>
爆米花是許多年輕人愛吃的零食,特別是看電影的時候,都會抱著一桶爆米花。但是,香噴噴的爆米花其中暗藏著健康隱患,你知道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