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糖尿病 謹記四大飲食“法則”
責任編輯:徐茜茜 家庭醫生在線綜合 2011-6-25
處理 SSI 文件時出錯■醫學指導/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院長、廣東省中醫研究所所長涂瑤生教授
●經常加班、飲食結構不合理、工作壓力大的白領特別受糖尿病“青睞”
●合理的飲食應從基因、地域、季節和個人體質四個方面“順應自然”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工作生活節奏的加快,我國的糖尿病患者人群正日益龐大。一項調查顯示,我國已發病的糖尿病患者高達9600萬,另有1.6億人為糖尿病的潛在發病人群。
在近日由家庭醫生在線等機構舉辦的“送健康進社區”活動上,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院長、廣東省中醫研究所所長涂瑤生教授指出,遺傳、飲食和壓力是導致糖尿病的三大關鍵因素,而經常加班、飲食結構不合理、運動少、工作強度大的白領,也因此特別受到糖尿病的“青睞”。
警惕
糖尿病與壓力密切相關
“糖尿病是一種不可逆轉的疾病。這種疾病一旦獲得,便要終身‘享用’,必須終身服藥才行。”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院長、廣東省中醫研究所所長涂瑤生教授表示,高蛋白、高脂肪的飲食特點使如今的許多白領攝入過多熱量,加上平時運動太少,身體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積聚了很多脂肪。
此外,工作和生活上的壓力也使不少白領經常處于緊張情緒之中,而緊張情緒可導致機體產生胰島素抵抗,即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血糖不能充分地分解和利用,從而使血糖升高。
“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代謝性疾病已經成為當今人類的三大殺手,要遠離這些生活方式性疾病,除了要勞逸結合,避免緊張情緒以外,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尤為重要。”涂瑤生表示,只有從基因、地域、季節和個人體質四個方面“順應自然”,才能真正實現合理飲食。
法則1
順應基因特點:五谷為糧、五畜為輔
首先,中國人應選擇適合自身基因特點的飲食。“中國是一個農耕民族,長期的進化使中國人適應了以五谷為糧、五畜為輔的飲食結構。而西方人則較適應肉食為糧、面食為輔的飲食結構。”
涂瑤生指出,相比之下,中國人較適合攝入米飯饅頭等淀粉類主食以及雞肉、鴨肉和魚肉等蛋白質類食物,而牛肉、羊肉等高熱量食物一旦攝入過多,容易使人體內儲存過多的能量。
法則2
順應地域特點:入鄉隨俗、清淡為主
地域特點也是飲食中不可忽視的因素。涂瑤生指出,廣東地區的一大氣候特點是濕熱,在這種氣候環境下,人容易上火,因此飲食宜以清淡為主。而湖南、江西等地的氣候以寒濕為特點,因此需要用辛溫的食物來驅寒散濕。
他表示,涼茶、姜醋等都是廣東地區的先輩根據長期生活的經驗總結下來的特色飲食,到南方生活的北方人不妨也可一試。“入鄉隨俗在飲食上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把原來的飲食習慣強加到新的生活地點未必對身體有好處。”
法則3
順應季節特點:春夏季節不宜吃補藥
此外,飲食還應順應季節和個人體質的特點。涂瑤生指出,現代人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喜歡吃些補藥來補身體,但其實吃補藥的時間、方式都是大有講究的。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四季的不同特點,人應遵循自然界的規律,秋冬季節進補往往能收到好的效果,一般情況下,春夏季節則不適合吃補藥。如果在萬物生長的季節補藥吃太多,反而容易引發一些疾病。”
法則4
順應體質特點:體質寒涼不宜喝綠茶
涂瑤生同時提醒說,由于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即便是在同一個季節,人們對同一種食物的反應也是不盡相同的。
“中醫認為,人的體質可分為陰、陽、寒、熱、痰、瘀等不同類型,大家最好都能了解自己的體質特點,并根據體質偏向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飲食。”他舉例說,寒涼體質的人就不適合喝綠茶,熱性體質的人則要少吃辛辣食物。
更多關于糖尿病主題
熱門主題
-
處理 SSI 文件時出錯
-
處理 SSI 文件時出錯
頻道精選
-
處理 SSI 文件時出錯
-
處理 SSI 文件時出錯
-
處理 SSI 文件時出錯
-
處理 SSI 文件時出錯
-
處理 SSI 文件時出錯
柯大夫知道
-
處理 SSI 文件時出錯
-
處理 SSI 文件時出錯
-
處理 SSI 文件時出錯
-
處理 SSI 文件時出錯
-
處理 SSI 文件時出錯
-
處理 SSI 文件時出錯
-
處理 SSI 文件時出錯
-
處理 SSI 文件時出錯
處理 SSI 文件時出錯
-
處理 SSI 文件時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