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端午節和中秋節都屬于美食誘人、吃多了又“難過”的節日,全因為粽子、月餅的共同屬性叫做“難消化”。但為著飽口腹之欲、為著闔家團圓不掃興,粽子、包子等節慶食物總還是要吃一些,因為中國人的節日都離不開餐桌飲食。
一天可以吃幾個粽子?
其實并沒有明文規定,醫學教材上也不會有如此這般指導,畢竟粽子“內容”五花八門、個頭大小不一,人和人的體質也千差萬別。但專家還是建議:保守謹慎起見,一天最好別吃超過三個正常個頭的粽子,尤其是肉粽或含豬油的粽子,不要一次性吃太多。如果是老人和孩子,還得在此基礎上再酌情減量。
專家表示,粽子絕不是零食或甜點,千萬別讓它在餐后出現。不少人在外吃飯會先吃菜和米飯,最后面才上粽子,把它當甜點,其實這是絕對錯誤的。專家表示,粽子的名分是主食,請不要給它輔食的待遇,它由糯米做成,黏度高、難消化,一個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相當于一碗米飯。如果吃了米飯就不要再吃粽子,如果要吃粽子,請別去碰飯、面和饅頭。
早上吃了粽子,中午、晚上可不可以再吃?專家的意見是最好不要吃。腸胃剛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消化完上一個粽子,沒歇幾分鐘又要開始下一輪損耗,這么反復折騰,突然鬧罷工是很容易的事。
專家介紹說,無論是粽子還是包子、艾葉粑,都屬于容易讓人產生油膩飽脹感的食物,所以不要輔以大魚大肉,最好配上清粥小菜,以便下咽。糯米性溫,熱乎乎地吃起來不但幸福感滿溢,還可滋養脾胃,但如果涼了硬了再吃,就會變得難以吞咽、消化,所以夏天吃粽子也務必吃熱的。
怎樣調整飲食,安然過節?
專家建議,就算假期里相安無事,市民為穩妥起見,過了端午節之后,最好清淡飲食三五天,讓連日超負荷運轉的胃腸道好好休息一下,如果此時繼續山吃海喝,真說不準哪天就發病了。
有腹脹感覺的市民尤其要這樣做,節后幾天可考慮多吃些面、粉、粥之類的易消化食物,青菜水果可以多吃,大魚大肉要少碰,應酬也最好別放在這幾天。
不同人群怎么吃粽子?
老人、兒童、體弱者:每次宜少吃一點,最好選迷你粽子,里面含有粗糧薯類配料的比較合適,不加油不加肉的最好。有膽囊炎或胰腺炎病史的患者:盡量少吃粽子,要吃也要蒸透了分餐少食;同樣,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史的患者如果貪吃太多粽子,有可能造成潰瘍穿孔、出血,所以務必在普通人基礎上減量進食。
腸胃功能不好者:不放油的粽子并不難消化,趁熱適量食用時腸胃一般不會難受。但吃的時候要慢一點,好好嚼一下再咽。油膩的肉粽最好敬而遠之。胃酸過多的人要少吃糯米食品。
糖尿病患者:紅棗粽、豆沙粽普遍含糖量較高,會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所以糖尿病患者在節制進食的同時,還應認真挑選粽子品種,避開含糖量太高的種類。
心血管病患者:粽子品種繁多,其中肉粽和豬油豆沙粽所含脂肪多,屬油膩食品。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這些粽子,或增加血液黏稠度,影響血液循環,加重心臟負擔和缺血程度,誘發心絞痛。所以除了進食要適可而止外,關鍵還在于選擇一些“小清新”的粽子,如堿水粽、裹蒸粽等。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吳任飛 )
文章關鍵詞:
端午節將至,市面上粽子成為最為火爆的食品。端午節歷來有吃粽子的習俗,可是粽子熱量高,怎么吃才不發胖呢?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些關于吃粽子不發……詳細>>
在端午節要如何吃粽子呢?要知道,如果吃粽子的方法有所誤區,就會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在這里,要為大家來總結一下端午節吃粽子應該要注意哪些……詳細>>
端午節一定不能少的就是吃粽子,香香甜甜的粽子很受各類人群的歡迎和喜愛。不過,要提醒大家的是粽子雖然好吃,在吃的時候也是有注意事項必須要遵……詳細>>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流傳已久的習俗,之所以在端午節吃粽子,是有一定的由來的。相傳公元前340年,屈原不忍面臨亡國之痛投河自盡,當地人為了不……詳細>>
端午節到,各種各樣的粽子琳瑯滿目,網上更是開始了粽子的甜咸大戰。但是粽子雖然好吃,但是想要吃得健康,以下情況需要多注意哦。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