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春困秋乏夏打盹兒,睡不醒的冬三月”,是人們說愛瞌睡的人的口頭禪。夏季天氣炎熱晚上休息不好,白天容易犯困不難理解,然而到了秋高氣爽金秋時節,人們為什么還會出現秋乏現象呢?
因為,在炎熱的夏天,人的身體大量出汗造成了水鹽代謝失調,腸胃功能減弱,心血管系統的負擔加重,人的身體處于過度消耗階段。夏去秋來,氣候由炎熱變得涼爽宜人,人體出汗也明顯減少,人的機體進入到了一個周期性的休整階段,水鹽代謝開始恢復平衡,人的心血管系統的負擔也得到緩解,消化系統功能也日漸正常,然而此時人們的身體卻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疲憊感,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秋乏”。
飲食不當導致秋乏
“春困,秋乏,夏打盹兒”,困倦現象一年四季都會發生,但很少有人想到疲乏狀態卻是由飲食不當引起的。那么哪些不當的飲食習慣會導致疲乏犯困呢?
1、吃得過少
現在有些年輕人為了減肥,經常節食。吃得少的人,特別是不吃早餐的人常容易疲乏犯困。早晨需要上學的學生或受上班時間限制的工薪人員,常有不吃早餐的。一次、兩次不吃,久而久之成了習慣。然而,營養學研究證明,早餐卻是人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頓飯。早餐是啟動大腦的“開關”。一夜酣睡,激素分泌進入低谷,儲存的葡萄糖在餐后8小時就消耗殆盡,而人腦的細胞只能從葡萄糖這一種營養素獲取能量。早餐如及時雨,能使激素分泌很快進入高潮,并為腦細胞提供能源。如果早餐吃得少,會使人精神不振,降低工作效率。時間長了還會使人變得疲倦無力,頭昏腦脹,情緒不穩定,甚至出現惡心、嘔吐、暈倒等現象,無法精力充沛地學習和工作。
2、吃得過多
大量進食后,胃腸為了完成消化吸收任務不得不增加血液供給,這樣大量的血液流向消化道,外周組織和大腦的供血就會相應減少,特別是大腦,它不能儲存能量,所以一旦缺血缺氧,能量代謝就會發生障礙,直接影響到腦功能的正常發揮,使人感到困倦。新近的研究資料還顯示,若長期飲食過飽,可加速腦動脈硬化,容易引起老年性癡呆。為此,有關專家提醒大家,無論男女老少其飲食都不宜過飽,特別是老年人應以七成飽為宜。
3、過食油膩食物
偶爾攝入過多脂肪對身體并無大礙,但是如果是高血脂患者攝入過多脂肪,就會使本已超標的血脂更高。由于血液中的血脂偏高,從而導致血液的流速下降,供氧功能降低,而心臟也會代償性地增加收縮力。這時人不但容易困倦,而且稍一劇烈活動還會增加心臟負荷從而加重疲勞
4、過食海鮮
海鮮食品含有一種叫谷氨酸鈉的物質,也就是味素的主要化學成分,它在消化過程中能分解出谷氨酸,谷氨酸鈉進入人體后經轉化可合成δ-氨基丁酸。δ-氨基丁酸是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生成不足,容易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的過度興奮,如出現狂躁或者抽搐。但是生成過多就會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抑制作用,使人昏昏欲睡。
5、過多攝入含色氨酸食物
色氨酸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它可以促進大腦神經細胞分泌血清素。血清素具有抑制大腦思維活動的作用。因此攝入色氨酸含量較多的膳食,人就容易產生疲倦感和睡意。富含色氨酸的食物有小米、牛奶、香菇、葵花籽、黑芝麻、黃豆、南瓜籽、肉松、油豆腐、雞蛋等。
6、運動后大量喝酸性飲料
人體經過劇烈或大量運動之后,體內便會積累較多的乳酸,此時大量喝酸性飲料,就會使體內酸性代謝產物積聚,使人疲勞感加重。這時合理的方法就是多食用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蔬菜、水果等堿性食物為最佳。
“秋乏”與體液偏酸有關,多吃堿性食物能中和肌肉疲倦時產生的酸性物質,有助于消除疲勞。營養專家特別提醒說,處暑后在飲食調整上應多吃些含維生素的堿性食物,如西紅柿、茄子、馬鈴薯、葡萄和梨等,這些食物都能幫助人體克服疲倦。
(責任編輯:吳燕 )
文章關鍵詞:
人體內濕氣重會帶來很多不適的癥狀,尤其是氣候潮濕的南方,更加需要注重祛濕。祛濕有哪些好方法呢?有很多的食物和湯品都具有祛濕的作用,并且這……詳細>>
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兒。”困倦現象一年四季都會發生,但很少有人想到疲乏狀態卻是由飲食不當引起的。那么哪些不當的飲食習慣會導致疲乏……詳細>>
出現“秋乏”的患者,多半是因為在夏季時攝入過多的生冷食物,導致脾胃功能受損所致。詳細>>
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兒。一到秋天,很多人就會開始犯困,中午如果不睡的話下午就會沒精神工作,而且出現了身體乏力的狀況。那么哪些習慣容……詳細>>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每日的飲食,健康的飲食是人體健康的保證,而一些不良飲食習慣則會增加患病的可能,影響身體健康。不吃蔬果、亂吃補品、常吃剩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