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鮫魚,Scomberomorusniphonius,體形狹長,頭及體背部藍黑色。一般體長為25~50厘米、體重300~1000克。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中國產于黃海和渤海.清洪亮吉《曉讀書齋初錄》卷上:“嘉興出馬皋魚,味較他魚清美,舊未解其命名之義,今考《水經注·沔水下》云:‘谷水之右有馬皋城’……....--詳細介紹
1、止咳平喘鲅魚有補氣、平咳作用,對體弱咳喘有一定療效。2、提神抗衰老鲅魚還具有提神和防衰老等食療功能,常食對治療貧血、早衰、營養不良、產后虛弱和神經衰弱等癥會有一定輔助療效。
馬鮫魚肉質細嫩潔白,糯軟鮮爽,營養豐富,尾巴的味道特別好,物美價廉。素有“鯧魚嘴,馬鮫尾”之說。馬鮫魚原產地新西蘭。在每年入秋后,在我國頻繁活動于東海、黃海和渤海,常在湛藍的濤波里,形成青灰灰的一大片,一撥撥激起水花,景象蔚為壯觀。馬鮫魚屬近海溫水性洄游魚類,魚期:4-6月由于以魚蝦等水生動物為食,故馬鮫魚生得渾身肥滿,是一種經濟價值較高的海產優質魚類。據分析,每百克魚肉含蛋白質19.1克,脂肪2.5克,并含多種維生素等。馬鮫魚膽固醇含量低,富含提高人腦智力的DHA元素和大量蛋白質、氨基酸以及鈣、鐵、鈉等微量元素,還具有提神和防衰老等食療功效,常食對治療貧血、早衰、營養不良、產后虛弱和神經衰弱等癥有一定輔助療效。馬鮫魚肉多刺少,肉嫩味美,民間有“山上鷓鴣獐,海里馬鮫魚”的贊譽。起食用方法多種多樣,既可鮮食,也可腌制。鮮食時可清蒸、油炸、抄魚片等;若用魚肉煲粥或煎煮為湯,則色味清美,甜滑可口,尤其是馬鮫魚氽丸湯,那真是丸香、湯鮮、味美的海鮮一絕,更是四季皆宜、老少皆宜、中外皆宜、食客同贊的人間美食。隔夜馬鮫魚不適宜食用,以免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