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盤柿”歷史悠久,相傳,明代洪武年間(公元1368-1399年)房山就有柿樹栽培。明萬歷年間(公元1573-1620年)編修的《房山縣志》記載“柿為本鏡出產(chǎn)之大宗,西北河套溝,西南張坊溝,無村不有,售出北京者,房山最居多數(shù),其大如拳,其甘如蜜”。被朱棣皇帝封為御用貢品。“磨盤柿”,以果實(shí)個頭大,形....--詳細(xì)介紹
清熱除火,化痰止咳,潤肺
磨盤柿”果味獨(dú)特,口感甘醇,不僅食之味美,而且還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早在公元六世紀(jì)陶宏景的《名醫(yī)別錄》中就有“柿果味甘澀,微寒,無毒,能清濕熱,潤肺,化痰止咳的記載、明代大王象晉在《群芳譜》中著有“柿霜既柿餅所出霜也,乃柿中精華。能治療肺熱咳,咽干喉疼,口舌生瘡,吐血咳血等癥。除鮮食外,可以深加工,做成柿餅、柿脯、柿酒、柿醋、柿醬、柿糖、柿霜等。不僅營養(yǎng)豐富,還有很好的醫(yī)療保健作用,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等功能;鮮柿葉以食鹽拌后生食,對治療糖尿病有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