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根,別名惡實根、鼠粘根、牛菜,桔梗目、菊科、牛蒡屬植物根系,中藥名,呈紡錘狀,皮部黑褐色,有皺紋,功能有:祛風熱,消腫毒治風毒面腫。明朝李時珍稱其“剪苗淘為蔬,取根煮,曝為脯,云其益人”,《本草綱目》中詳載其“通十二經脈,除五臟惡氣”;《名醫別錄》稱其“久服輕身耐老”。宋人蘇頌曾這樣描寫牛蒡:“....--詳細介紹
牛蒡根,別名惡實根、鼠粘根、牛菜,桔梗目、菊科、牛蒡屬植物根系,中藥名,呈紡錘狀,皮部黑褐色,有皺紋,功能有:祛風熱,消腫毒治風毒面腫。明朝李時珍稱其“剪苗淘為蔬,取根煮,曝為脯,云其益人”,《本草綱目》中詳載其“通十二 經脈,除五臟惡氣”;《名醫別錄》稱其“久服輕身耐老”。宋人蘇頌曾這樣描寫牛蒡:“葉如芋而長,實似葡萄核而褐色,外殼如栗木小而多刺”,“根有極大者,作菜茹尤益人”。在日本占據臺灣時曾在臺南要求當地農民大量種植,主要原因是臺南有曾文溪畔松沙土質、北回歸線氣候加上有阿里山延脈造就其當地牛蒡得天獨厚的珍貴性,臺灣已作為蔬菜食用多年,有發祥地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