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為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株有毒,根莖毒性較大。口服多量時產生強烈的幻視。原產我國及日本,前蘇聯至北美也有分布。菖蒲亦為天中五瑞之首,象征卻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詳細介紹
有三種植物,均簡稱菖蒲。如:節菖蒲、石菖蒲和水菖蒲等,它們分別來源于不同的植物,其功能主治也不同。 節菖蒲: 又稱九節菖蒲、菖蒲。來源于毛茛科植物阿爾泰銀蓮花的干燥根莖。性溫味辛,功效開竅化痰,醒脾安神。藥材性狀:略呈紡錘形,稍彎曲,長1~6cm,直徑3~7mm。表面棕黃色至暗棕色,具多數半環狀突起的環節,斜向交互排列,節上有鱗葉痕及點狀突起的根痕。質堅脆,折斷面顆粒狀,類白色,粉性,有淡黃色維管束小點斷續成環。氣微,味微酸而麻舌。 石菖蒲: 來源于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莖。性溫,味辛、苦,功效化濕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藥材性狀:呈扁圓柱形,多彎曲,常有分枝,長3~20cm,直徑0.3~1cm,表面棕褐色、棕紅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疏密不均的環節,具細縱皺紋;上面有略呈三角形的葉痕,左右交互排列;下面有圓點狀根痕或殘留須根;節部有時可見毛鱗狀葉基殘留。質硬脆,折端面纖維性,類白色或微紅色,內皮層環紋明顯,可見多數散列維管束小點及棕色油點。氣芳香,味苦、微辛。根莖呈扁圓柱形,稍彎曲,常有分枝,長3~20cm,直徑0.3~1cm。表面棕褐色、棕紅色或灰黃色,粗糙,多環節。 水菖蒲: 又稱藏菖蒲,來源于天南星科植物水菖蒲的干燥根莖。性溫,味苦,功效化痰開竅,健脾利濕。藥材性狀:形似石菖蒲,但較粗大,少分枝,直徑1~1.5cm。表面類白色至棕紅色,節較稀疏,節間長2~15mm。質堅硬,斷面纖維性差,呈海綿樣,有多數小空洞,略有泥腥氣。根莖扁圓柱形,少有分枝,長10~24cm,直徑1~1.5cm。表面類白色至棕紅色,有細縱紋;節間長0.2~1.5cm,上側有凹陷的圓點狀根痕,節上殘留棕紅色毛須。質硬,折斷面呈海綿樣,類白色或淡棕色;橫切面內皮層環明顯,有多數小空洞及維管束小點。氣較濃烈而特異,味苦、辛。
置干燥處,防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