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羌為活多年生草本,可供藥用和食用。川羌植高60~100厘米。根莖粗大,節間極短。莖基部常呈紫色,表面有縱溝紋。莖下部葉為3出2回羽狀復葉,長約30厘米,有時可達60厘米;葉柄約為全長之半,有細棱,基部鞘狀;小葉羽裂,下部第一對小葉有柄,其余常無柄,裂片披針形或卵形,邊緣有尖或鈍的粗齒,兩面無毛。復....--詳細介紹
川羌為羌活藥材,因藥用部分和形態不同而有蠶羌、竹節羌、大頭羌、條羌等數種。 ①蠶羌:又名:螺絲羌。為干燥的根莖部,形態似蠶。呈圓柱狀或略彎曲,長約4~10厘米,直徑約 1~2厘米。頂端有莖葉殘基。表面棕褐色,有多數緊密而隆起的環節。節上密生疣狀突起的須根痕。質輕松易折斷,斷面不齊,有明顯的菊花紋和多數裂隙,皮部棕紅色;木質部淡黃色,中央有黃白色髓,均有朱砂點(油管)。具特殊香氣,味微苦而麻。 ②竹節羌:根莖的環節較稀,如竹節狀,似蠶羌而咯大。 ③大頭羌:根莖的環節特別膨大,呈不規則團塊狀,大小不等,頂端具多數殘留莖基,余皆與蠶羌相同。 ④條羌:為干燥的根及支根,呈圓柱形或分枝,長3~17厘米,直徑約0.7~1.7厘米,頂端偶可見有根莖,表面棕褐色,有縱紋及疣狀突起的須根痕,上端較粗大,有稀疏隆起的環節,質疏松而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皮部淺棕色,木部黃白色,有菊花紋,朱砂點不明顯,中央無髓。氣味較淡薄。以上均以條粗壯、有隆起曲折環紋、斷面質緊密、朱砂點多、香氣濃郁者為佳。一般認為蠶羌的品質最優,竹節羌次之,大頭羌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