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雜食者,美食也”———雜與精的平衡
人體需要的營養是多方面的。從人類的進化歷史看,必須有眾多來源的食物才能滿足營養平衡的需要。日常膳食中食物的種類雖然是有限的,但在實際生活中人類攝取的谷物、蔬菜、水果與采摘的野生天然植物品種則是無限的。膳食偏簡求精,實則有害無益,特別是對生長發育不利,偏食和食物過精易造成微量元素鐵、鋅、碘、礦物質元素鈣和某些維生素的缺乏以及一些營養素的過剩。因此,除需注意食品色、香、味、形以外,更應提倡食品來源的多樣化。
古人說:“雜食者,美食也1著名營養學家李瑞芬教授曾談到,為保持身體健康,每天要吃25~30種不同的食物,可謂雜矣!
“食宜暖”———膳食的冷熱平衡
“飲食者,熱無灼灼,寒無滄滄”,指出了膳食的冷熱平衡。“食宜暖”,生冷食物進食過多會損傷脾、胃和肺氣,微則為咳,甚則為泄。體虛胃寒的人,應少吃生冷食物,特別是在夏日更應慎重。民間也強調“饑時勿急,空腹忌冷”。反之,飲食也不可太熱,否則易燙傷胃脘、咽喉。據報道,在華北地區食管癌高發區,居民就有喜飲熱水、熱粥的習慣。故古代醫學家孫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指出:“熱食傷骨,冷食傷肺,熱無灼唇,冷無冰齒。”所以,膳食應當注意冷熱平衡。
“食前忌動,食后忌靜”———就餐前后動靜平衡
就餐前后動與靜的平衡同樣很重要,因為人們每天飲食中所攝入的各種食物及營養與身體的熱能消耗之間必須保持平衡。《論語·鄉黨》篇中說:“食不語,寢不言。”說明古人主張食前及食中宜靜而專致,不可分心、高談闊論,以利納谷和消化。古人言:“飲食即臥,不消積聚,乃生百疾。”醫學食療古籍稱“食后便臥令人患肺氣、頭風、中痞之疾,蓋營衛不通,氣血凝滯故而”,所以飯后要適當活動。俗話說“飯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說明進食后緩行散步有利于健康。
“胃好恬愉”———進食前后的情緒平衡
進食前和進食中保持平靜愉快的情緒有利于消化功能正常進行,與此相反則會危害脾胃。《素問·舉痛論》中說:“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很難設想,人們在氣血紊亂的情況下,還能保證消化功能的正常進行。古人說:“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進食過程中一切反常的情緒都應盡力排除。
音樂對于消化功能有很大裨益。《壽世保元》中說:“脾好音聲,聞聲即動而磨食。”因此,我國道家不僅提出了“脾臟聞樂則磨”之說,還發展了一整套“音符”和“梵音”等,奏出柔和清悅的音樂以配合進食。
(責任編輯:吳燕 )
文章關鍵詞:
民以食為天,國人喜歡吃,也講究吃,但在這講究當中往往也容易形成誤區。專業說多吃谷物有利于健康,但不是含有谷物的都是健康食品;脫水蔬菜也不……詳細>>
多年來,有關孕婦飲食對胎兒生長發育的研究已有許多,但很少有男性飲食對未來孩子影響的研究報道。最近,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人類營養中心的一項新……詳細>>
人人都知道膳食均衡的重要性,不過你知道嗎?規律飲食也同樣重要,想知道如何正確地吃?看看中國糧油學會糧油營養分會秘書長賈健斌怎么說。詳細>>
經過一天忙忙碌碌的工作之后,許多人都會選擇在晚上好好吃一頓,犒勞一下自己,但是這種行為卻有可能會影響健康,因為晚餐有許多講究,如果出現了……詳細>>
其實,當我們懷上寶寶,許多事情都要特別小心謹慎,特別在飲食上,更要注意,如果沒有戒口,什么都吃,這樣會對自身的健康造成影響,而且也不利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