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癌癥”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中屢見不鮮的多發疾病,人們是談癌色變,但癌癥其實是可以預防的,不要覺得預防疾病就非得花錢,小編給大家推薦15種不花錢的防癌“偏方”。
戒煙及避免二手煙:每當吸完一支煙,超過60種致癌物質進入肺部。除肺癌外,食道、咽喉、胃部、胰臟、腎臟、膀胱、子宮頸等癌癥,可因煙草而更容易發生。
母乳喂養:最好以母乳喂養嬰兒至6個月大。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全世界范圍內四分之三的女性不知道母乳喂養6個月能夠有效降低母親患乳癌的風險。英國《每日電訊報》近日援引調查報告說,不僅大多數女性不知道母乳喂養在防治乳癌方面的益處,而且還有三分之二的女性不知道母乳喂養可減少兒童超重風險,而超重是人們患癌癥的主要因素之一。
避免“四高食物”(高脂、高糖、高鹽和高熱量)以及含糖飲料:可以降低癌癥風險,有助于限制肉食(特別是加工肉食)的攝入量。富含膳食纖維和多種蔬菜、水果、全谷食物和豆類的飲食,有助于降低患病幾率。
控制酒精量:男士每天不應多于2份(一份酒精飲品約含10~15克純酒精,相當于一杯280毫升的啤酒),女士以1份為限。
每天喝6杯水:世界上最權威的醫學雜志之一《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研究表明,每天喝6杯水(每杯240克)的男性,患膀胱癌風險將減少一半,女性患結腸癌風險將降低45%。40歲以上的人最好每隔兩三年查一下腸鏡,如果有息肉,早點發現能減少其癌變幾率。
喝豆漿可防“女性癌”:美國癌癥研究協會指出,常喝豆漿的女性患乳腺癌風險大大降低。這是因為豆漿中有一種很像雌激素的物質,叫“大豆異黃酮”。它對所有和雌激素有關的癌癥都有預防作用,比如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宮頸癌和前列腺癌。
吃肉時喝杯紅酒:用來釀造紅酒的葡萄皮中,含有一種物質叫白藜蘆醇,對消化道癌癥有一定預防作用。另外,美國癌癥研究協會對豬肉、牛肉、羊肉等紅肉的推薦食用量是每周500克左右,吃得過多,就會增加患結腸癌的風險。
每天四杯綠茶:愛喝茶的日本人曾花費9年的時間做過一項調查,發現每天只要喝四五杯茶,就能將癌癥風險降低40%。烏龍茶、綠茶、紅茶對口腔癌、肺癌、食道癌、肝癌等都有不錯的預防作用。
最少開窗半小時:很少有人知道,裝修污染除了甲醛外,還有一種很強的致癌氣體―――氡及其子體。它一般藏在花崗巖、水泥、瓷磚里,沿著這些地方的裂隙擴散到室內,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誘發肺癌。其實,只要每天開窗半個小時,氡的濃度就可以降低到與室外相同。
用干毛巾擦背:日本曾掀起過一股用干毛巾擦背的熱潮。東京大學副校長水野教授研究指出,這可以起到防癌作用,因為摩擦受熱會激活背部皮下肌肉組織里一種細胞,能起到吞蝕并破壞癌細胞的作用。
一口飯嚼30次:有調查證明,吃飯老是囫圇吞棗的人,患胃癌的幾率比較高。而多咀嚼可以減少食物對消化道的負擔,降低患胃腸道癌癥風險。唾液有很強的“滅毒”作用,能讓導致肝癌的罪魁禍首黃曲霉素的毒性,在30秒內幾乎完全消失。
就著蔥蒜來吃飯:研究表明,多吃大蒜的人得胃癌的風險會降低60%。大蒜只有被碾碎和氧氣充分結合后才會產生蒜素,而且非常不穩定,一旦遇熱很快會失去作用。因此最好將大蒜碾碎生吃,或剁成蒜泥放在涼拌菜中。
曬15分鐘太陽:在最便宜的防癌處方里,曬太陽算是做到了極致,不用任何花費,就能通過增加人體維生素D的含量起到防癌作用。維D不足會增加患乳腺癌、結腸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及胃癌的風險。為避免暴曬增加皮膚癌風險,每天只要曬15分鐘太陽就足夠了。
每天走路1小時:美國《讀者文摘》雜志曾告訴大家,每天飯后散步30分鐘,或者每周散步四小時,能使患胰腺癌的風險減少一半。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針對7萬人的長期研究也發現,每天只要走路一小時,就可以降低一半患大腸癌的幾率。
睡夠7小時:美國癌癥研究會調查發現,每晚睡眠時間少于7小時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幾率高47%。這是因為睡眠中會產生一種褪黑激素,它能減緩女性體內雌激素的產生,從而起到抑制乳腺癌的目的。
(責任編輯:吳燕 )
文章關鍵詞:
很多人都聽說過吃某某水果或者某某蔬菜可以防癌抗癌,可是到底應該怎么吃才能取得最佳的抗癌效果呢?下面就為大家介紹關于抗癌的飲食知識。詳細>>
由于工業污染以及生活壓力逐漸增大等原因,癌癥患病率一直在身高,養生飲食中要特意留心這一點,防范于未然!詳細>>
癌癥離我們有多遠?沒有誰能回答的了!你的任何一個壞習慣、不良生活方式都有可能成為致命點!健康沒有捷徑,唯有管好自己。在這個癌癥高發的年代……詳細>>
很多癌癥都與飲食有著密切的關系,有時候通過健康的飲食還能有效預防癌癥的發生。下面我們收集了5種可以預防癌癥的常見食物,以及14條癌癥預防……詳細>>
癌癥時至今日仍然是我們人類沒有辦法攻克的惡性頑疾,嚴重威脅著我們的生命,所以預防癌癥就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一個大課題,預防癌癥第一個要做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