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療的分類
按醫療的目的分類可以分為診斷性與治療性。
1、診斷性,即在影像技術的引導下,穿刺局部病灶,抽取組織,進行病理診斷及血管造影影像學診斷。可以取代絕大多數外科手術切取組織的活檢。
2、治療性,即以消除病灶或臨床癥狀及體征為目的的介入治療
按介入途徑分類可分為血管性和肺血管性
1、經血管途徑:如血管破裂出血的栓塞,血管狹窄再通與修復,直接向腫瘤供血動脈注入藥物及栓塞劑。
2、非血管性介入:如椎體塌陷椎體成形術,經皮椎間盤切除術或經人體天然通道進行介入治療的方式。
按專業分類
介入治療是由放射科醫生首創并發展起來的,故稱之為介入放射學。隨著診治范圍的擴大及其良好的療效,介入治療引起醫療同行的高度重視。目前,臨床各科大多有專職醫生不同程度的開展此項技術,但就業務精湛及熟練程度來講,還在數放射科醫生及心內科醫生,高層次醫院的神經科醫生也有精于此道的。此外,超聲波引導下的介入治療,一般由超聲科醫生負責,但也有臨床醫生親自操刀。
(責任編輯:徐惠珍 )
專家答疑
種植牙骨粉多少錢一克
2024-10-25金屬烤瓷牙多少錢一顆
2024-10-25馬里蘭橋修復義齒圖解
2024-10-25種牙什么情況下需要加骨粉
2024-10-25全口種植牙齒一般需要多少錢
2024-10-25前列腺炎患者不可以吃什么食物
2024-10-25怎么判斷是否陽痿早泄
2024-10-25有乳腺增生的話還能吃紅豆嗎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