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線對比劑的發展歷史
對比劑主要分成X線對比劑、磁共振對比劑、超聲學對比劑。應用歷史最長、最廣泛、產品最多的是X線對比劑。
1919年X線對比劑,碘化鉀使上肢靜脈顯影是首次在人類活體進行血管造影;1929年,出現苯酸鈉鹽造影劑;20世紀50、60年代出現的以泛影葡胺為代表的三碘化合物;1973年上市的甲泛糖胺(阿米培克)為第一代非離子型對比劑,成為對比劑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此后,出現了第二代非離子型造影劑碘苯六醇(歐乃派克)、碘異肽醇(碘必樂)、碘普羅胺(優維顯)。隨后,上市第三代非離子型造影劑,第一個二聚體非離子型等滲造影劑——碘曲侖(伊索顯)和碘克沙醇(威視派克)。
總體而言,X線對比劑主要經歷了兩個階段,即離子型和非離子型階段。離子型單體的滲透壓是血液滲透壓的5~8倍,離子型雙體、非離子型單體是血液的2倍,非離子型雙體幾乎與血液等滲。它們含不同的碘原子數并且有不同的理化性質,如滲透壓、pH值、水溶性、荷電性、粘稠度等,導致了它們在生物安全性上的差異。
(責任編輯:李彩嬌 )
專家答疑
種植牙骨粉多少錢一克
2024-10-25金屬烤瓷牙多少錢一顆
2024-10-25馬里蘭橋修復義齒圖解
2024-10-25種牙什么情況下需要加骨粉
2024-10-25全口種植牙齒一般需要多少錢
2024-10-25前列腺炎患者不可以吃什么食物
2024-10-25怎么判斷是否陽痿早泄
2024-10-25有乳腺增生的話還能吃紅豆嗎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