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顯像的新進展
近年來骨顯像有很大的進展,主要的表現是隨著顯像設備的進步和骨顯像檢查技術的提高,骨顯像的適應證進一步擴展;診斷和鑒別診斷骨良惡性病變的能力進一步增強;骨顯像在核醫學和綜合影像學領域的地位進一步鞏固和提高。
一、骨顯像檢查技術的提高
骨顯像檢查技術的提高,主要是圍繞著如何提高對病變精確解剖定位的水平,以便準確診斷,指導治療,估測預后。為此,近年來進一步推廣和發展了如下技術:采集特殊體位圖像;應用針孔準直放大技術;斷層骨顯像;骨功能與骨解剖圖像的融合圖像。
1.采集特殊體位圖像
何時采用特殊的體位?在常規全身或/和局部前位和后位采集后,發現可疑病變而不能定位或定性時。依可疑病變部位不同,采取不同特殊體位顯像。
下胸椎和腰椎:后斜位能判斷病變累及椎體、椎弓根或椎小關節。
胸廓外側緣:前斜位或側位能判斷病灶的部位、形態、大小和數目。
肩胛骨和肋骨病變的鑒別診斷:雙臂抬高胸部后位和雙臂外展體位均可使肩胛骨有效地旋轉,與胸壁離開。
膀胱遮蓋恥骨:TOD位(恥骨下方位、蹲位)能使膀胱與恥骨分開。
腕部:可疑橈骨遠端或舟骨損傷,最佳體位是最大的偏尺側位,使舟骨旋轉約45°,遠離鄰近的橈骨;鑒別診斷豌豆骨和三角骨損傷,采用腕部和手尺(外)側位。
足部:常用雙足背面、雙足掌面、左足外側面和右足內側面、左足內側面和右足外側面四個體位;針孔放大斜位像進一步減少足骨重疊。
肩關節:血池相雙肩關節常規體位,患側肩關節放大前位,臂常規位和外展45度位;靜態相再加后位。有助于鑒別孤立性的岡上肌和二頭肌長頭腱炎、肩袖損傷、囊炎以及肩峰下滑囊炎。
2.斷層骨顯像的應用
目前在臨床核醫學領域除心肌灌注斷層顯像外,骨斷層是最常用的斷層顯像技術。與平面骨顯像比較,斷層骨顯像優點:增加圖像對比度,提高病變檢出率,改善病變定位,使診斷更準確。一些學者的研究表明,斷層較平面骨顯像能多發現13%~24%的陽性病例和21%~39%的陽性病灶。
斷層骨顯像適應證:①鑒別診斷脊柱良惡性病變;②不明原因背痛;③缺血性股骨頭壞死;④診斷顳頜關節內紊亂;⑤評價急性和慢性膝關節痛;⑥當全身骨未發現放射性分布異常,而局部有明顯癥狀或其它影像學檢查發現異常。
斷層骨顯像方法學的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一般認為:①準直器的選擇:常用低能高分辨準直器,亦可使用低能通用、針孔、低能超高分辨、圓錐束型和長孔扇束型準直器。②采集條件:矩陣128×128或64×64;旋轉軌跡身體輪廓或橢圓形;旋轉角度360°或180°;投影間隔角度3°或6°;幀數120或60;時間30秒/幀。③重建條件:濾波反投影技術(FBP),計算過程簡單,重建速度快,能夠滿足臨床需要,但圖像存在固有的星狀偽影,濾波函數常用Butterworth(Critical Frequency約0.5)或Hanning(Critical Frequency約0.9);迭代重建技術(預先分組最大期望值,Ordered Subsets Estimation Maximization,OSEM),與FBP法比較,能提供較好的空間分辨率,減少偽影的發生。
二、骨顯像適應證的擴展
近10年來,骨顯像適應證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雖然診斷惡性腫瘤骨轉移仍是最常見的適應證,但用于惡性腫瘤病人明顯減少,由一些惡性腫瘤常規骨顯像篩選骨轉移,改變為根據每個病人的骨痛癥狀或腫瘤標志物升高的實際情況,除外骨轉移;應用于良性骨病大幅度增加,特別是對運動損傷的診斷有巨大增長,2000年悉尼奧運會期間,骨顯像作出了貢獻。
線檢查是診斷骨折的首選手段,當X線片陰性或可疑時,常規做三時相骨顯像,除外X線未能發現的骨折,血流和血池相有助于估測受損的時間。(轉自放心醫苑網)
(責任編輯:徐惠珍 )
專家答疑
種植牙骨粉多少錢一克
2024-10-25金屬烤瓷牙多少錢一顆
2024-10-25馬里蘭橋修復義齒圖解
2024-10-25種牙什么情況下需要加骨粉
2024-10-25全口種植牙齒一般需要多少錢
2024-10-25前列腺炎患者不可以吃什么食物
2024-10-25怎么判斷是否陽痿早泄
2024-10-25有乳腺增生的話還能吃紅豆嗎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