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核醫學適合哪些疾病檢查?
醫生肉眼看不到的人體內臟,手觸不到臟器的全貌,影像診斷,就是采用各種現代技術,獲取目標器官(靶器官,targetorgan)的圖像,分析與正常圖像的特征性差異,以達到診斷疾病之目的。根據組織密度不同對X射線的吸收系數亦不相同的原理,可以用X線獲得臟器的投影;組織密度不同對聲波的反射不同,可以獲得臟器超聲圖像;利用磁場效應可以獲得人體臟器的磁共振圖像等等。核醫學成像技術不同于上述各種,它是根據臟器攝取帶有放射性的物質(顯像劑)后,由于靶器官與非靶器官,正常組織與病變組織存在分布上的差異,靶器官的選擇性攝取、病變組織細胞的選擇性攝取或因無正常功能而不攝取,顯像劑的分布就出現顯著的不同。核儀器收集來自靶器官內部發射出的核射線信息,并根據各部位發射射線的密度用計算機組成圖像,這種圖像直接反映器官各部位細胞的功能,故稱之為“功能顯像”。
X線CT,又叫“穿透型CT”,由X線管球發射出X線束,穿過靶器官時,由于靶器官組織對X線的吸收,接收器所得到的X線強度信息,不等于入射時的強度,從而顯示不同密度組織。
ECT,又名“發射型CT”,探測器圍繞靶器官旋轉,收集來自靶器官的γ射線。由位置譯碼器識別每一個信息的來源,再由計算機構成圖像。只能顯示靶器官的功能圖像,不顯示鄰近器官的結構。
ECT是專為采集核射線信息成像設計的,它有專門探測核射線(γ射線)的探頭、固定探頭并能向各方位轉動的支架、裝有系統程序的中心控制臺(能高速運行和進行大量數據處理和存貯的高性能電子計算機,16~64位)。
在采集程序控制下,探頭收集到從靶器官發射出來的γ射線,經晶體光放大(變成可見光)導向光電倍增管(P.M.T)的陰極(矩陣排列于晶體表面的光導面上,常有50~107支),轉變成電脈沖信號,按位置譯碼器指定位置輸送到計算機,計算機將信號經模/數(A/D)轉換成數字存貯起來。在處理程序控制下,計算機將進行數/模(D/A)轉換,按信號來源卒標方位上的象素(pixel)點在屏幕上投射成圖像。這種圖像是一種單一平面圖像(二維),信息重疊、模糊度大,只適用于小臟器顯像或動態顯像,對深層結構觀察較困難。若探頭以靶器官為中心旋轉,多平面采集時,則可獲得三維圖像即所謂ECT圖像。這種圖像按一定厚度切層,可觀察不同方位、不同深度平面的顯像劑分布圖像。
核醫學成像的效果,注意下列三個方面:
(1)要有適合用于人體的核素,這種核素除了對人體無害之外,還須有適合核儀器體外探測的射線,而且核射線對組織的損害是最小的一種;
(2)顯像劑對靶器官具有專一性,并在其中有適當的滯留時間;
(3)投入顯像劑的含量、放射性強度、采集方式和條件及圖像處理技術必須選擇最佳指標,能控制其穩定性。
前兩條是講的顯像劑,后者是方法學,這些都是指的易變量,沒有整套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措施,會嚴重影響圖像效果,影響圖像的可信性。此外,儀器的工作條件須在最佳狀態,其線性、均勻性、靈敏度和旋轉中心及分辯率應半年左右進行一次校正。
檢查方法與適用范圍
按臨床要求選擇方法,有靜態與動態顯像;平面與斷層顯像;局部與全身顯像;運動與靜息顯像。現介紹各自方法及適用范圍:
靜態顯像,指采集某一觀察面在一定時間內的總放射性分布圖像。多用于小器官顯像和粗略觀察某器官的形態、位置、大小及放射性分布、占位性病變的分析。如:甲狀腺顯像、肋腺顯像、腦、肺、心、肝、盆腔、脾、腎的靜態平面顯像、胃腸道出血定位、美克爾憩室、淋巴結、移植器官、胰腺、腎上腺、睪丸、前列腺等臟器的顯像等,因為其方法簡便,適用范圍較廣泛。
動態顯像,指對某器官的某一觀察面進行連續分時采集,獲得不同時間的動態平面圖像,這些圖像可以提供不同時間的感興趣區(ROI)信息,還可以電影顯示靶器官活動情況。由于引入了“時間-放射活性曲線”的,概念非常適用于臟器功能判斷。如:甲狀腺、腦、心、肝、腎、胃排空、骨攝取、肝膽等的功能指標。
心血池門電路控制R波觸發(簡稱門控)顯像亦屬動態顯像的一種,即用R波觸發采集一個心動周期內不同時期點的放射性信息,用付里葉函數擬合成心臟容積曲線。從此曲線可以分別獲得心臟收縮和舒張功能的一系列指標。最近有報道將此方法用于肺顯像獲得呼吸運動周期肺功能圖。
平面顯像,即二維顯像是與斷層(三維)顯像相對而言,只能一次觀察一個面。應包括靜態平面、動態平面、局部平面、運動平面和靜息平面顯像,因為目前尚不能進行一次性全身斷層,因此全身顯像就叫“全身XX”如“全身骨顯像”就不要叫“全身骨平面顯像”。
斷層顯像,是對靶器官進行360度(或180度)旋轉采集多平面信息,用計算機進行圖像處理(重建、切層、放大、投影)得到一定厚度的不同觀察面和深度的斷面圖像。這種圖像計算機可將它們組合成一個立體圖(按不同方向旋轉,按不同速度旋轉,以便觀察)。最適用于大器官顯像,如:腦、心、肺、肝等,分析占位性病變、供血情況、臟器容積測量等。腦血流灌注斷層顯像診斷腦缺血性疾病和癲癇具有獨特的優越性;心肌血流灌注斷層顯像診斷“冠心病”,心肌梗塞及預后判斷等,是最接近于導管檢查效果的一種無創性檢查方法。
局部顯像,是與全身顯像相對而言,其包括范圍很廣,局部平面顯像、凡分別各臟器的各種檢查方法均叫局部顯像。
全身顯像,指顯像劑進入人體后,進行全身采集放射性的分布信息,獲取全身性分布圖像。如:全身骨顯像,全身血池顯像,全身淋巴顯像,全身軟組織顯像,全身腫瘤標識物顯像及動物實驗中藥物全身分布顯像等等。進行“全身普查”,對尋找惡性腫瘤的轉移灶十分有價值,全身骨顯像對鼻咽癌、肺癌、乳癌、腸癌、前裂腺癌等最易骨轉移的病例,能早期查出轉移灶。在幫助外科治療(如截肢術)方案決策中亦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運動(負荷)顯像,運動顯像即負荷顯像,就如同心電圖的“運動試驗”,是一種采集靶器官(主要是心臟)在負荷狀態下核素顯像劑的分布信息成像的方法。就心臟來說,有心血池門電路控制顯像和心肌門控顯像;心肌、心血池斷層顯像;心肌、心血池門控制層顯像。后者由于信息量太大,處理煩鎖,資料存貯量大,有些得不償失,難被廣泛應用。目前最常用的是“心血池門控平面顯像”和“心肌血流灌注斷層顯像”。這兩組資料加上運動與靜息對照已經夠全面的了,還有的使用藥物對照,更能提供一些有效參數,如心肌梗死的可恢復心肌細胞(存活心肌)的判定很有臨床價值。
靜息顯像,即顯示在病人處于休息狀態下心臟對核素顯像劑的攝取和分布情況。它常與運動顯像匹配使用。
從以上所介紹可以看到,核醫學影像檢查方法全面,適用面廣,已不愧為一具有獨特性的專門學科。
(責任編輯:徐惠珍 )
專家答疑
種植牙骨粉多少錢一克
2024-10-25金屬烤瓷牙多少錢一顆
2024-10-25馬里蘭橋修復義齒圖解
2024-10-25種牙什么情況下需要加骨粉
2024-10-25全口種植牙齒一般需要多少錢
2024-10-25前列腺炎患者不可以吃什么食物
2024-10-25怎么判斷是否陽痿早泄
2024-10-25有乳腺增生的話還能吃紅豆嗎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