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支氣管肺泡癌CT是什么?影像檢查有哪些?
細支氣管肺泡癌是肺腺癌的一個特殊亞型,約占整個非小細胞肺癌的3% ~ 30%。與其他非小細胞肺癌的亞型相比,細支氣管肺泡癌具有獨特的臨床表現、組織生物學行為、流行病學特點及特殊的治療反應及預后。隨著人們認識的不斷深入,此概念逐漸明確完善。直到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將細支氣管肺泡癌嚴格定義為:沿著肺泡結構鱗片狀擴散,沒有基質、血管和胸膜侵犯的肺癌,即單純的細支氣管肺泡癌。此定義一直沿用至今。在實際病例中,細支氣管肺泡癌常與其他類型的腺癌成分混合存在。下面和家庭醫生在線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具體的情況吧。
疾病分類
在光鏡下,單純的細支氣管肺泡癌可分為黏液性(20% ~ 25%)、非黏液型(60% ~ 65%)和混合型(12% ~ 14%)。根據病變的大體形態及影像學表現又可分為三種類型:(1)孤立性肺結節:單一病灶,多位于肺組織周邊的臟層胸膜下,圓形或稱分葉狀,切面灰白,通常無出血和腫瘤壞死。有的腫瘤組織中可見瘢痕形成并導致肺表面胸膜皺縮凹陷。(2)多發性結節型:腫瘤形成多個大小不等的結節,分布于一葉或多個肺葉。(3)彌漫型(或稱肺炎型):常見于黏液型細支氣管肺泡癌,腫瘤組織累及數個肺葉或雙側肺,病變質地硬,影像學檢查類似大葉型肺炎。
發病原因
現有證據表明,細支氣管肺泡癌的病因可能與其他類型的肺癌存在一定的差異。譬如,細支氣管肺泡癌與吸煙相關,但較其他類型肺癌相關性弱。還有報道認為各種原因引起的肺實質損傷形成的陳舊性瘢痕可發展成為細支氣管肺泡癌,如肺纖維化、肺結核、肺膿腫或梗死等。此外,肺的先天性囊腫,某些結締組織病等都與細支氣管肺泡癌的發病相關。另外,女性的高發病率可能與廚房煙塵中含有致癌物質或末梢細支氣管及肺泡的損傷有關。研究還發現細支氣管肺泡癌的發生可能與一種羊反轉錄病毒的感染有相關性。
影像學表現:國內外按其影像學表現常將BAC分為三型:結節型、炎癥型、彌漫型。
炎癥型
具有此類改變的多數是粘液細胞型或混合型,常分泌大量粘液,產生肺部炎癥樣改變。可有以下征象:①實變區“枯樹枝”征,表現為支氣管管壁不規則,凹凸不平,廣泛性狹窄及僵硬;②常合并小斑片狀磨玻璃密度影或腺泡樣結節影,又稱之碎石路征,這是實變型BAC與其它肺實變疾病鑒別的重要征象之一。其原因是瘤細胞具有粘液細胞的形態,并可呈單個、小團狀游離于被粘液充填的肺泡腔,故在影像學上表現為結節(瘤細胞團)、磨玻璃樣影(粘液及瘤細胞使肺泡腔部分充盈)及實變(肺泡腔完全充盈);③血管造影征,增強掃描見低密度實變內樹枝狀血管;④蜂房樣改變:實變區密度不均,呈蜂房狀氣腔。病理基礎可能是腫瘤細胞沿肺泡壁生長并分泌大量粘液形成實變,而細支氣管被腫瘤浸潤形成活瓣性狹窄導致管腔及肺泡不規則擴張所致[6]。炎癥型BAC需要與一般感染性病變相鑒別,這需要結合臨床動態觀察,如果抗感染效果不佳,病情持續進展,需要考慮BAC可能。
彌漫型
病理學上多是黏液細胞型BAC。表現為病灶分布不均勻、不對稱,以兩中下肺野為著,結節大小不一,境界清或不清,密度偏高。有學者認為它有一種特殊的轉移方式,即癌組織沿肺泡壁生長或多緣性生長,通過肺泡壁及肺泡孔轉移,形成結節樣或彌漫性生長[7]。但現在多數學者支持多克隆假說,即多發結節不一定都是肺內轉移[8]。本型病變應與播散型肺結核、轉移瘤及矽塵肺相鑒別,前者病灶分布中上肺野為多,病灶界限不清,沿支氣管播散時呈樹芽征,臨床中毒癥狀明顯,轉移瘤需要結合臨床排查原發病灶;矽肺主要應與患者職業病史相聯系。
結節型
結合文獻及本組病例,本型有以下相對特異的征象。①病變多鄰近胸膜生長,有胸膜凹陷及牽引征,多無胸膜增厚;②結節呈磨玻璃樣密度,其病理基礎是此類型的肺癌呈伏壁性生長,肺泡壁增厚,使肺泡腔內可見少量粘液與脫落的腫瘤細胞,在CT像上呈磨玻璃樣密度,而其它腫瘤多呈堆集式生長,在CT像上為致密實性結節呈軟組織密度。甚至有資料統計學顯示,磨玻璃樣改變在肺泡癌與其它肺癌之間有顯著差異,此征象僅見于肺泡癌或混合性肺癌,在其它類型肺癌中尚未見;③支氣管氣像及空泡征。因為支氣管未受到破壞,腫瘤內可見到特征性含氣支氣管影像,在肺泡癌的出現率大約是50~76%。此型易誤診為結節病。
(責任編輯:吳任飛 )
專家答疑
前列腺炎患者不可以吃什么食物
2024-10-25怎么判斷是否陽痿早泄
2024-10-25有乳腺增生的話還能吃紅豆嗎
2024-10-25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哪些甲狀腺疾病可能會有遺傳性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