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脊髓損傷的MRI診斷
1、放射性脊髓損傷的發病機理關于放射性脊髓損傷的發病機理,有多種觀點目前尚無定論,較普遍的被大家認可的觀點有如下幾方面。①外照射直接損傷脊髓組織,②脊髓供血血管損傷引起缺血性改變,導致脊髓缺血性壞死,③靜脈內皮損傷,導致靜脈閉塞,結果使局部滲出、出血、壞死等,④機體對放射損傷產生變態反應,因脊髓出現過敏性脫髓鞘改變及細胞團塊狀壞死。以前兩方面的因素為主要原因。也有觀點認為:晚期的脊髓損傷不是由于對神經細胞的直接作用,而是對靶細胞群的損傷,最可能的靶細胞群是膠質細胞群和內皮細胞群,膠質細胞群受損后,白質和神經根就會發生節段性脫水髓。如果照射,膠質細胞的減少達不到一定的水平,則血管損傷引起的放射性脊髓損傷的可能性就增加。
2、 放射性脊髓損傷的病理基礎
放射性脊髓損傷主要累及白質,依不同的階段及損傷的程度不同而表現有所差異,肉眼脊髓腫脹、變軟,切面蝴蝶形結構消失或淡黃色,質地較硬,切面干燥。鏡下見局灶性凝固壞死和神經纖維脫髓鞘改變為其主要特征,也可見組織溶解液化、壞死、空泡變,神經細胞和膠質細胞變性、固縮和消失。毛細血管明顯增多,管壁增厚,呈玻璃樣變性,管腔閉塞,周圍有陳舊性出血,膠質瘢痕形成和少量炎性細胞浸潤,病灶周邊組織有水腫,神經纖維脫髓鞘和膠質增生等改變。上述神經纖維脫髓鞘,組織溶解液化及水腫形成了MRI長T1長T2信號的病理基礎。血腦屏障的破壞,毛細血管增多是Gd-DTPA增強的病理基礎。另外有作者觀察病變主要累及脊髓側索、后索、后角、脊髓丘腦側束、錐體束,甚至波及鄰近灰質的前角細胞,因此MRI表現病灶主要位于脊髓邊緣或以邊緣為主。
3、放射性脊髓損傷的MRI表現及診斷要點
①脊髓損傷部位:均發生在放射照射野內,后者可通過椎體MRI信號改變加以證實,受照射的椎體因彌漫性脂肪浸潤而呈短T1信號改變[8]。
②脊髓形態:脊髓稍腫脹或無形態改變。
③病變的信號改變:病變呈稍長或長T1、長T2信號,注射Gd-DTPA后病變范圍大的強化明顯,病灶小的強化程度較輕。
④病變的形狀及累及的部位,以T2WI像和增強掃描顯示較好,冠、矢狀面,病變呈條、片狀或/和結節狀,與脊髓平行,軸位呈弧形或/和結節狀,病變累及主要為邊緣區或伴有灰質的累及,這與白質損害為主的病理基礎是相符合的。
4、 放射性脊髓損傷的MRI鑒別診斷
本病主要與脊髓腫瘤及脊髓炎鑒別,其鑒別要點如下:
①有無放療史及病變部位:放射性脊髓損傷一定有放射照射的病史,其損傷的部位位于照射野內,而脊髓腫瘤和炎癥,可無放療史,也可發生在非照射野內。
②脊髓形態:放射性脊髓損傷脊髓輕度增粗或增粗不明顯,病變范圍較局限,脊髓腫瘤時脊髓常顯著增粗;范圍一般較長,脊髓炎時脊髓一般輕度增粗;病變范圍可長可短。
③病變形態:放射性損害,病灶多呈長、條片狀,腫瘤多呈結節狀或與脊髓形態一致,脊髓炎多呈小片狀。
④注射Gd-DTPA后改變,放射性損害病灶多呈條片狀、小結節及弧形強化,腫瘤多呈大結節狀或環形、不規則強化。脊髓炎多呈片狀強化、或不強化。
⑤病變累及的部位,放射性損傷病灶主要位于白質或以白質為主,脊髓腫瘤常累及整個斷面的脊髓。脊髓炎可發生于白質或灰質內。
⑥放射性損傷病灶癥狀呈漸進性,上行性發展,最后體征檢查平面與脊髓損害平面一致,脊髓炎發病突然,癥狀較重,腫瘤發病也較急。
(責任編輯:詹遠 )
專家答疑
前列腺炎患者不可以吃什么食物
2024-10-25怎么判斷是否陽痿早泄
2024-10-25有乳腺增生的話還能吃紅豆嗎
2024-10-25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哪些甲狀腺疾病可能會有遺傳性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