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基本原理和相關臨床應用
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簡稱NMRI?),又稱自旋成 像(spin imaging?),也稱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簡稱MRI?),臺灣又稱磁振造影,是利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nance?,簡稱NMR?)原理,依據所釋放的能量在物質內部不同結構環境中不同的衰減,通過外加梯度磁場檢測所發射出的電磁波,即可得知構成這一物體原子核的位置和種類,據此可以繪制成物體內部的結構圖像。 將這種技術用于人體內部結構的成像,就產生出一種革命性的醫學診斷工具。快速變化的梯度磁場的應用,大大加快了核磁共振成像的速度,使該技術在臨床診斷、科學研究的應用成為現實,極大地推動了醫學、神經生理學和認知神經科學的迅速發展。 物理原理 核磁共振成像是隨著計算機技術、電子電路技術、超導體技術的發展而迅速發展起來的一種生物磁學核自旋成像技術。它是利用磁場與射頻脈沖使人體組織內進動的氫核(即H+)發生章動產生射頻信號,經計算機處理而成像的。原子核在進動中,吸收與原子核進動頻率相同的射頻脈沖,即外加交變磁場的頻率等于拉莫頻率,原子核就發生共振吸收,去掉射頻脈沖之后,原子核磁矩又把所吸收的能量中的一部分以電磁波的形式發射出來,稱為共振發射。共振吸收和共振發射的過程叫做“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成像的“核”指的是氫原子核,因為人體的約70%是由水組成的,MRI即依賴水中氫原子。當把物體放置在磁場中,用適當的電磁波照射它,使之共振,然后分析它釋放的電磁波,就可以得知構成這一物體的原子核的位置和種類,據此可以繪制成物體內部的精確立體圖像。通過一個磁共振成像掃描人類大腦獲得的一個連續切片的動畫,由頭頂開始,一直到基部。 核磁共振成像是隨著-{zh-tw:電腦;zh-cn:計算機}-技術、電子電路技術、超導體技術的發展而迅速發展起來的一種生物磁學核自旋成像技術。醫生考慮到患者對“核”的恐懼心理,故常將這門技術稱為磁共振成像。
目前,經過各國醫藥工業管理部門批準生產的MR成像儀都是安全的,均證明對人體沒有不良作用。磁共振檢查時,要把人體置于強大的外加靜磁場和變化著的梯度磁場內。這些磁場對磁鐵性物質有巨大的吸引力,所以人體內或由于外傷后遺留在體內的金屬彈片、碎屑,或因治療需要而置于體內的植入體,如起搏器、人工關節和動脈瘤術后的金屬夾等,都會受到巨大吸力而移動,從而造成危害。由于射頻線圈的電流所致的電阻率喪失,組織中可產生熱量,高場強的MRI掃描機比低場強者更有可能產生能被測到的體溫升高。盡管證明沒有危害,但對那些散熱功能障礙的病人,高熱的病人,必須謹慎處理,防止產生過多的熱量,特別是在熱而又潮濕的環境下更應注意。它可利用被檢組織的物理和生物化學特性(如水、鐵、脂肪、血管外血液及其分解后的產物等)來作組織特性的評價,并區別不同組織。通過流動效應來評價血流和腦脊液的流動。自旋回波序列掃描時,骨皮質及鈣不發射信號。因此,為骨骼所包圍的組織,如后顱窩和椎管內的組織顯示清楚,不受因骨產生的偽影所影響。MRI掃描時,無需移動病人即可作多方向的掃描,因此在制定放射治療和手術方案時很有幫助。MRI增強掃描時所用的順磁性造影劑無毒性反應,使我們能研究血腦屏障的完整性。MRI圖像信號的采集不是利用電離輻射,也無需含碘的造影劑;在檢查前不用對病人進行特殊的準備;加之它是一種無創傷性的檢查,所以易為病人所接受。 盡管MRI具備上述技術上的優勢,但也有一定的不足之處,如:掃描時信號采集較慢,需時較長。一些生理性活動,如心血管、腦脊液的搏動、呼吸動和胃腸道的蠕動等,均會影響成像的清晰。但是MRI技術的改進,
(責任編輯:吳任飛 )
專家答疑
前列腺炎患者不可以吃什么食物
2024-10-25怎么判斷是否陽痿早泄
2024-10-25有乳腺增生的話還能吃紅豆嗎
2024-10-25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哪些甲狀腺疾病可能會有遺傳性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