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結節檢查不建議用CT或MRI
近年來,甲狀腺癌發病主要為30~50歲的中青年,以45歲以下的居多,趨于年輕化;其次是“偏愛”女性,尤其是女白領大多精神壓力過大,生物鐘紊亂,對甲狀腺影響明顯。甲狀腺疾病患者越來越多,和生活狀態有一定關系。作為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長期熬夜、壓力大、飲食不規律等都會引發甲狀腺疾病。此外,環境輻射增多、飲食缺碘或高碘等也有關。不少人體檢時都發現甲狀腺內有結節,不免擔憂起來。
做CT照X光,甲狀腺會吃不消?
在甲狀腺癌的誘發因素中,放射線的作用不能不提。甲狀腺對放射線比較敏感,專家,前蘇聯的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10年后,附近地區的甲狀腺癌發病率增加了7~10倍。對于“使用電腦會不會得甲狀腺癌”的觀眾提問,專家表示無須憂慮,“目前沒有證據證明,使用電腦等家庭電器會增加患癌風險。”
有讀者憂慮“做CT、照X光、做胸透會不會有風險”,對此,專家指出,隨著技術的進步,這些放射性的檢查所采用的劑量是安全的,但如果頻繁做這些檢查,還是要注意保護甲狀腺,比如,放射和介入科的醫師在工作中就要注意帶保護甲狀腺的防輻射護具。
甲狀腺結節檢查不適合用CT、MRI?
當發現甲狀腺結節時,首先要做抽血檢查,看看甲狀腺功能(TSH、T3、T4等)是否正常。如果超聲診斷是良性結節,抽血檢查甲狀腺功能各項指標都在正常范圍內,臨床也無任何不適,則無需特殊治療,只需定期復查,一般每隔6-12個月進行隨訪一次即可。但如果結節直徑>1cm且伴有甲狀腺功能異常,特別是血清TSH(促甲狀腺素)降低的患者,則應行核醫學進一步檢查,判斷結節是否有自主攝取功能。然后根據核醫學檢查結果再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一般不建議將CT、MRI、PET/CT等作為評估甲狀腺結節的常規檢查,一來價格昂貴,二來并不會比B超看得更清楚。對一般的甲狀腺良性結節,CT、MRI為醫生提供的信息不會比B超更多,如需要判斷胸骨后甲狀腺腫、惡性結節侵犯程度以及有無淋巴結轉移等情況時,則可使用CT、MRI等檢查。
(責任編輯:張琴琴 )
專家答疑
前列腺炎患者不可以吃什么食物
2024-10-25怎么判斷是否陽痿早泄
2024-10-25有乳腺增生的話還能吃紅豆嗎
2024-10-25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哪些甲狀腺疾病可能會有遺傳性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