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檢查常見三類誤區 認識影像檢查有哪些
拍x光片,是最常見的一種影像學檢查。可在這看似簡單平常的檢查過程中,患者存在的一些錯誤觀念還真不少。下面讓小編詳細講講,避免患者陷入誤區中。
小心影像檢查的三個誤區
誤區一:候診時往檢查室張望
進入放射科的病人,可能是前后排的隊太多、時間太長,病人一來就希望馬上得到檢查,不管其前后是否有危、急、重癥病人,也不管里邊是男病人還是女病人,硬是要站在檢查室內,殷切地期望“下一位”便是自己。
殊不知這看不見的x光,特別是散射線對人體具有穿透作用和電離效應,使人體產生生物學方面的改變(即生物效應),加之空氣中放射性灰塵等對人體是一種損害,尤其對小孩更是如此。所以,患者候診“越位”時,有責任感的大夫都會好言相勸,請你在門外的椅子上靜候,這時你可不要錯誤地臆斷這是醫生在故意“趕”你。
提醒:拍x光片和ct掃描均有微量x線輻射,如果患者本人能配合檢查,不主張家屬陪,更不允許后面的患者在檢查室等。如果患者不能配合檢查,需要家屬幫助才能完成檢查的,我們會給陪檢家屬穿防護衣。
誤區二:不是金屬不礙事
隨著人們就醫知識的不斷提高,市民逐步認識到凡有礙x光穿透的,如:金屬紐扣、拉鏈、文胸、耳環、項鏈、發卡、玉佩等,都會在醫生的提醒下一一去除,患者一般也愿意配合。然而在有些情況下,患者就不那么愿意合作了。
我曾經碰到過這樣一個病例,一位年輕的母親帶著感冒發燒的寶寶前來拍x光平片時,說什么都不愿意讓小孩脫去衣物,認為不是金屬不礙事。其結果使本來就難以診斷的小孩胸片,又因幾件毛線衣的干擾留下了重重偽影,最終她所等來的報告只有生硬的兩個字:重照!相類似的還有護膝、腰圍、膏藥、棉被以及衣服上的油漆圖案等。
所以,當你躺在攝影床上,去除蓋的被子后,還不要忘記拿掉墊在下面的被子,更不能因為是急診恨不得把擔架都抬到攝影床上去。
提醒:拍片、ct檢查、造影檢查都是x線穿透人體,如果體表有致密的物體一定要去除,否則會造成遮擋或偽影,影響圖像的質量。
誤區三:拍的范圍越大越好
一位自述“腳痛”的病人來到放射科拍片,可等大夫為其拍好后他卻說不對,原來他所說的“腳”是醫學上所說的踝關節,而對于這兩個部位的拍法則大相徑庭,不是人們所想象的順帶一下一起拍攝。因此,患者特別要注意的是,第一,在你說不清人體醫學部位時,最好的辦法就是指給醫生看,不要想當然,造成醫生的誤解;第二,在指點時要精確,有人明明是頸椎的問題,說什么都得照一下頭才放心,更有甚者恨不得從頭照到腳。這樣很不好,不僅增加x射線對你的輻射,還增加你的經濟負擔。
提醒:需要照什么部位就照什么部位,而且攝片主要是看骨骼結構,千萬不要貪大求全,因為照的范圍越大,患者被攝入的x射線就越多,自然對人體健康不利。
常見的影像檢查有哪些?
醫學影像學檢查種類繁多,包括X線攝影、CT、磁共振、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超聲檢查等等。而每一類檢查各有其特點,通俗地說就是對某一類疾病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因此根據病情進行有針對性的檢查,可以節約不少的費用。
對于外傷病人來說,通常以普通X線攝影為主,這里面包括全身各部位X線攝片,而涉及到頸椎、胸椎、腰椎時還得加做CT檢查,一旦傷到脊髓、或者考慮有關節韌帶、半月板損傷,還得做磁共振檢查。頭顱外傷應首選CT檢查。腹部外傷時行超聲檢查和CT檢查可以相互印證,從而提高檢查的準確性。
當你有咳嗽、咳痰甚至咯血等呼吸系統癥狀時,拍一張胸片很有必要。如果發現肺部陰影考慮可能有腫瘤的話,那就得做CT檢查,甚至還得做CT增強檢查。
消化道的疾病,以上消化道鋇餐與鋇灌腸檢查為主,尤其是小腸的疾患目前還沒有比小腸低張造影檢查更好的辦法。當考慮有腫瘤腹部轉移時,可進行CT增強掃描。當考慮全身性轉移,還要做ECT或PET/CT檢查,看看全身的狀況。對于肝、膽、胰的檢查,可考慮超聲或CT檢查為主,磁共振檢查對鑒別肝癌、肝血管瘤、肝膿腫很有幫助。
有泌尿系疾病,可進行超聲檢查,當醫生還需了解其功能時,還得做靜脈腎盂造影,一旦不成功,還得進行逆行尿路造影。同理,對于膀胱、尿道的檢查,也可通過造影解決。
生殖系統,如:卵巢、子宮的病變可采用超聲檢查,或是CT、磁共振檢查。而對前列腺檢查,磁共振的價值較高。當懷孕時,孕婦一定要避免受X線輻射,包括:X線攝影及CT檢查,通常以超聲檢查為主。
(責任編輯:張琴琴 )
專家答疑
前列腺炎患者不可以吃什么食物
2024-10-25怎么判斷是否陽痿早泄
2024-10-25有乳腺增生的話還能吃紅豆嗎
2024-10-25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哪些甲狀腺疾病可能會有遺傳性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