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醫學相關的常見詞匯解答
隨著影像學檢查的發展,核醫學慢慢地也受到了不少人的關注,但是很多人對核醫學其實還是一知半解,下面讓小編為你解答一些與核醫學相關的詞匯,讓你更加了解核醫學。
核醫學
核醫學是一門研究核素和核射線在醫學中的應用及生物醫學理論的學科,包括實驗核醫學(experimental nuclear medicine)和臨床核醫學(clinical nuclear medicine)兩部份。實驗核醫學利用核技術探索生命現象的本質和物質變化規律,已廣泛應用于醫學基礎理論研究,其內容主要包括核衰變測量、標記、示蹤、體外放射分析、活化分析和放射自顯影等。臨床核醫學是利用開放型放射性核素診斷和治療疾病的臨床醫學學科,由診斷和治療兩部分組成。診斷核醫學包括以臟器顯像和功能測定為主要內容的體內(in vivo)診斷法和以體外放射分析為主要內容的體外(in vitro)診斷法;治療核醫學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發射的核射線對病變進行高度集中照射治療。
核醫學診斷
核醫學診斷包括體內和體外二種檢查方法。體內法是將開放型放射性核素引入體內,實現臟器、組織、病變的顯像和功能檢查的方法,又分為放射性核素顯像(radionuclide imaging)和非顯像檢查法即功能測定。體外檢查法是在實驗室試管內完成生物樣品測量的一種超微量檢測技術。放射性核素治療(radionuclide therapy)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在衰變過程中發射出來的射線(主要是β-射線)的輻射生物效應來抑制或破壞病變組織的一種安全、經濟且療效肯定的有效治療方法。
放射性藥物
放射性藥物(radiopharmaceutical)指含有放射性核素供醫學診斷和治療用的一類特殊藥物。
顯像劑或示蹤劑
診斷用放射性藥物通過一定途徑引入體內獲得靶器官或組織的影像或功能參數,亦稱為顯像劑(imaging agent)或示蹤劑(tracer)。
放射性藥物除外和一般藥物一樣必須符合藥典,如無菌、無熱源、化學毒性小等要求,還應根據診治需要而對其發射的核射線種類、能量和T1/2有一定要求。
靜態與動態顯像
靜態顯像是將顯像劑引入體內,待其在臟器、組織或病變內的濃度處于相對穩定狀態時進行顯像。由于放射性在一定時間內變化不大,所以允許采集能滿足統計學要求的放射性計數用以顯像,故所得影像清晰、質量好。
動態顯像(dynamic imaging)是將顯像劑引入體內后,隨血流流經臟器或被臟器不斷攝取和排泄、或在臟器內反復充盈和射出。上述過程造成臟器內放射性計數及位置隨時間而不斷變化,用顯像儀器以一定的速度(如1 s/幀、1 min/幀等)連續自動采集信息,得到反映上述動態過程的系列影像,即為動態顯像(圖1-26b)。將其影像快速而連續地顯示則為電影顯示。還可利用計算機勾畫感興趣區(region of interest,ROI)技術,提取每幀影像中同一ROI內的放射性計數生成時間-活性曲線,據此曲線可對上述動態變化過程進行定量分析并計算動態過程的多項定量參數。
PET
即是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儀。PET主要由探測系統包括晶體、電子準直、符合線路和飛行時間技術,計算機數據處理系統,圖像顯示和斷層床等組成。
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是核醫學領域比較先進的臨床檢查影像技術。
其大致方法是,將某種物質,一般是生物生命代謝中必須的物質,如:葡萄糖、蛋白質、核酸、脂肪酸,標記上短壽命的放射性核素(如18F,11C等),注入人體后,通過對于該物質在代謝中的聚集,來反映生命代謝活動的情況,從而達到診斷的目的。
目前最先進的PET是探頭多環型、模塊和3D結構,其中探頭晶體除外經典的鍺酸鉍(bismuth germinate,BGO)晶體,現已推出硅酸镥(lutetium oxyorthosillicate,LSO)和硅酸釓(gadolinium orthosillicate,GSO)等新的晶體,大大提高了探測效率,圖像分辨率為3 ~ 5 mm,與SPECT比較,其具有:①空間分辨率高;②探測效率高;③能準確地顯示受檢臟器內顯像劑濃度提供的代謝影像和各種定量生理參數等優點。
此外,在PET、SPECT/PET基礎上通過添加CT和/或MR成像系統,即目前新推出的PET/CT,實現了衰減校正與同機圖像融合,可同時獲得病變部位的功能代謝狀況和精確解剖結構的定位信息,已成功用于臨床。
(責任編輯:黃詩敏 )
專家答疑
前列腺炎患者不可以吃什么食物
2024-10-25怎么判斷是否陽痿早泄
2024-10-25有乳腺增生的話還能吃紅豆嗎
2024-10-25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哪些甲狀腺疾病可能會有遺傳性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