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影像學檢查有哪些?
我國是僅次于日本的胃癌高發地區。專家提醒,高危人群不要恐懼胃鏡,最好不超過三年就查一次胃鏡,以免很多胃癌患者一經發現已經進展到中期。
一般來說,如果有感覺胃部不適或疼痛、食欲減退、體重減輕等問題,最好查胃鏡,這是確診胃癌的必須檢查手段。其他的診斷方式還包括影像學檢查(如CT、核磁、鋇餐等)、實驗室檢查等。
胃癌的影像學檢查
X線-氣鋇雙重造影是一種傳統的檢查方法, 通過雙對比像、黏膜像、充盈像和壓迫像等清晰地顯示胃黏膜的細微結構。日本自20世紀60年代初將其用于胃癌的全民普查,該方法的敏感性為60%-80%,特異性為80%-90%,用于普査后使胃癌的病死率下降40%~60%。日本應用氣鋇造影結合胃鏡檢查的方法對人群進行篩查,早期胃癌檢出率可達80%以上。氣鋇雙重造影在我國也非常普及,但由于未受到重視,并且受操作者經驗影響較大,其早期胃癌診斷率低,已逐漸被胃鏡所代替。
X線鋇餐檢查
檢查時患者喝入鋇劑后,通過變換不同的位置與透視角度,加上利用空氣的對比,可將消化道的輪廓與黏膜變化呈現出來,據此判斷胃部的病灶。一般的惡性病灶通過上消化道X光攝影都能檢查出來,但是較早期的胃癌或是較小的病灶,X光檢查很容易忽略掉,需要較高技術與經驗。因此X線鋇餐檢查對于早期胃癌診斷比較困難,應結合胃鏡等綜合診斷。
CT掃描表現
局限性或彌漫性胃壁增厚,胃腔內局限性軟組織塊影,胃腔可狹窄,部分可見龕影,增強掃描腫塊強化。胃壁脂肪層消失,腫瘤與鄰近臟器相連,分界不清,接觸面凹凸不平,常提示腫瘤侵及鄰近組織和器官。部分可見胃小彎側小網膜囊內,主動脈旁,胰周淋巴結腫大,遠處轉移者可見肝內多發低密度病變。
早期胃癌病變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層,尚未引起胃壁增厚,CT掃描對早期胃癌的診斷意義不大,但CT掃描可作為上消化道造影檢查的補充,確定胃癌分期,同時為指導臨床制定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專家提醒,目前治療胃癌主要是手術、化療、放療、支持治療等。其中手術是治愈胃癌的唯一手段,但手術后有60%的患者可能復發轉移。針對一些患者對化療的恐懼,沈琳指出這是不必要的,目前的化療是可以回家口服,是比較溫和安全的。
(責任編輯:林宗可 )
專家答疑
前列腺炎患者不可以吃什么食物
2024-10-25怎么判斷是否陽痿早泄
2024-10-25有乳腺增生的話還能吃紅豆嗎
2024-10-25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哪些甲狀腺疾病可能會有遺傳性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