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醫學檢查輻射量大不大?
我國1956年引入核醫學概念,1958年在臨床開始應用。核醫學在醫學上是不可或缺的學科,既可以用作疾病治療診斷,也能開展醫學研究。以分化性甲狀腺癌為例,這種病的發病率高,治療的關鍵在于使用放射性核素131T。專家說,對于核醫學,許多人不甚了解,有的甚至恐慌。其實,核醫學利用核射線進行檢查,對受檢者來說,帶來的輻射風險與輻射計量遠低于X光和CT檢查,對人體是安全的。
核醫學是運用放射性核素發射出的射線進行疾病診療和研究的醫學,然而,我國很多病人對核醫學不了解,甚至恐慌。其實,核醫學對受檢者帶來的輻射風險與輻射計量遠低于X光檢查和CT檢查,以一次全身PET/CT檢查為例,其輻射吸收劑量僅為局部增強CT的3/5左右,對人體更為安全,且在癌癥早期篩查中優勢明顯。
臨床上利用核技術作為檢查的醫療手段,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專家表示,目前臨床上使用的核醫學檢查(PET/CT、SPECT/CT等)雖是讓微量的放射性核素進入人體(靜脈注射或口服),但由于劑量微量,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更無需進行特別的防護,對公眾更是安全的,這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相關文件是有明確結論。當然,除非有很明顯的臨床指征,對孕婦在接受診療時所施用的放射性藥物應適當注意控制。同時,婦女在使用放射性藥物檢查期間盡可能避免懷孕,和普通的X線和CT等檢查相似。
臨床上核醫學常用于甲亢、甲狀腺癌、癌癥骨轉移、心肌缺血、腎功能檢查、乳腺癌前哨淋巴結的診斷中,應用非常廣泛,這是無創低輻射的檢查,有些檢查患者所接受的輻射相當于普通的X線檢查的一半或更低。專家說,在進行相關檢查后,無須與外界隔離,保持在通風環境中及多喝水及即可消除身體里攜帶的放射性物質。由于運用于醫學的放射性物質屬于一種低能量、短半衰期的射線,一般在數小時以后,輻射就會因核素衰變而消失,對人體沒有任何影響。
核醫學檢查和治療都屬于醫療照射,病人所受到的輻射劑量小,具有簡單、安全、無創傷等優點,和其它診療方法相輔相承,對臨床疾病的診治起著重要的作用。
(責任編輯:黃詩敏 )
專家答疑
前列腺炎患者不可以吃什么食物
2024-10-25怎么判斷是否陽痿早泄
2024-10-25有乳腺增生的話還能吃紅豆嗎
2024-10-25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哪些甲狀腺疾病可能會有遺傳性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