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骨顯像是什么? 骨顯像檢查的必要性
骨顯像是核醫學最常用的顯像檢查之一,已有多年的歷史,在國內外綜合醫院中影像核醫學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能夠比較清楚的顯示全身骨骼的形態及骨骼的血液供應和代謝情況,對各種骨骼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效果的觀察有著很重要的價值。
骨顯像檢查的必要性
骨痛往往是惡性腫瘤骨轉移的首發癥狀,或是臨床疑有骨轉移發生的第一個提示信號。一旦出現骨痛,大家都能想到要盡早做骨顯像,以排除骨轉移。但對于沒有骨痛的病人有必要做骨顯像嗎?回答是仍然有必要。因為大約20%-35%的病人有骨轉移而沒有骨痛。因此在原發腫瘤發病的前幾年,應將其作為一種常規檢查,而不要等到出現骨痛時才想到進行骨顯像檢查。
X線及CT平片雖檢查簡便,普及率高,但不足之處在于過度依賴于骨質密度的變化程度,對骨骼早期病變難以發現,加之是平面顯像,對某些病變難以準確觀察,尤其是對勞累性骨折不易發現。
骨顯像檢查的優勢
放射性核素骨顯像最主要的優勢就是在骨病的探查上有很高的靈敏度,以轉移性骨腫瘤為例,一般能比X線骨片和CT提早3-6個月,有的甚至提早1年發現骨轉移灶。因此核素骨顯像已成為早期診斷骨轉移的重要方法。對于惡性腫瘤病人治療前的分期及治療后的隨訪具有重要意義。
骨顯像的另一優勢是一次成像可以顯示全身骨骼的形態和代謝狀態,能夠發現X線檢查范圍以外的病灶,另外對于一些隱性或細微骨折,如肋骨的裂紋骨折等,最初X線不能發現,只能在隨訪復查時發現,而核醫學骨顯像則能夠能夠及時的做出診斷。所以核醫學全身骨顯像是診斷骨轉移及隱形骨折等疾病的首選方法。此外,骨三相動態顯像及半定量分析對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診斷及人工關節置換后的隨訪亦明顯優于X線及CT。
腫瘤病人治療后應定期復查
全身骨顯像通俗地講就是全身骨骼的一次核素成像,為臨床核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已成為多種骨骼疾病的必備檢查項目。惡性腫瘤較易發生骨轉移,其中尤以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最為常見。出現骨轉移時,雖有部分患者沒有臨床癥狀,但多數患者表現為骨痛和由骨折或脊髓壓迫所造成的功能障礙。全身骨顯像較普通X線檢查能更早地發現病灶,又因其能一次性獲得全身骨骼顯像,可比X線檢查、CT和磁共振發現更大范圍內的轉移病灶,價格又相對較低廉,所以全身骨顯像是腫瘤病人檢查骨轉移的首選檢查項目,也是腫瘤病人治療后監測病情的重要方法。病情的監測可以為臨床治療提供最佳的治療時期以免延誤治療,所以專家建議腫瘤病人治療后每隔3-6個月復查一次。此外對于X線難以發現的細微骨折,如肋骨、指骨、趾骨的骨折,用骨顯像多可顯示其病灶,骨顯像還可以觀察移植骨的成活情況以及人工關節置換術后的隨訪等等。
(責任編輯:林宗可 )
專家答疑
前列腺炎患者不可以吃什么食物
2024-10-25怎么判斷是否陽痿早泄
2024-10-25有乳腺增生的話還能吃紅豆嗎
2024-10-25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哪些甲狀腺疾病可能會有遺傳性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