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線、CT、MRI不能互相代替
X線、CT和MRI是最常見的影像檢查方法,很多人并不明白為什么做了其中之一的影像檢查還需要做另外一種。這是因為這3種影像檢查互相是不能代替的,下面就來告訴你原因吧。
X線、CT、MRI不能互相代替
X線疾病初篩的首選檢查X線檢查費用低廉,適合多數患者常規檢查,尤其是疾病初篩的首選檢查方式。對于骨折移位、有骨質改變的骨病、關節部位骨性病變、不透光異物存留、心肺器質性疾病、消化系統梗阻等疾病有很好的診斷價值。
另外,X光片能發現患者在改變體位時才感覺到不適的疾病。尤其是動力位片檢查,目前在國內尚極少能用磁共振替代X光檢查的。
CT可顯示出血管病變CT檢查在顯示橫斷面方面明顯優于X光片,尤其是對密度高的組織顯像清晰,對于測量骨性結構之間的距離精確度高。CT能清晰的顯示血管走向及血管病變,對腫瘤的檢查靈敏度明顯高于普通X光片。而且,多排螺旋CT能進行三維成像,有助于立體顯示組織和器官病變。但是,CT掃描限于技術員的專業水平不同及掃描層面間隔限制,不能整體的閱讀檢查部位的信息,導致有一定的漏診率。另外,CT對軟組織顯像清晰度和分辨率不高。
MRI查軟組織效果更好磁共振(MRI)與X光和CT檢查最大的不同在于檢查過程中沒有X線輻射,對機體的損害很小。主要用于發現軟組織疾病,在骨科主要用于發現椎間盤病變、脊髓病變、半月板病變、炎性病變和出血性病變等。通過不同的處理技術能早期發現松質骨骨折如椎體骨折、骨盆骨折;早期發現炎性疾病如股骨頭無菌性壞死、骨結核、骨腫瘤等。MRI對血管方面的疾病靈敏度高。但是,MRI也是有缺點:一是普通MRI檢查費用相對較昂貴;二是每個部位檢查時間較長;三是對部分骨組織的顯像精確度不如CT;而動態MRI費用是動態X光片的數10倍。
既然如此,這3種影像檢查應該怎樣選擇呢?
影像檢查選擇的方法
CT和MRI是當前最先進的成像設備,但是它們尚有局限性的一面,還不能代替簡便有效的X線檢查。雖然CT有較高的分辨力,但在病變沒有發生形態學改變以前,或對早期小病灶,病變不能被CT發現。CT對心臟大血管和胃腸的檢查,由于運動的干擾會形成偽影或成像不清,影響診斷的準確性。對高血壓、糖尿病、神經性疼痛,CT無法進行檢查診斷。CT設備昂貴,檢查費用高,一次CT檢查,病人所接受的放射線量相當于做50-100次X線照片所接受的射線劑量,檢查后3-4天之內會感到疲乏、困倦。MRI成像也有不足之處,除了價值更昂貴,收費更高外,它掃描成像時間較長,對不能配合的病人,檢查困難。對運動性器官如胃腸道,因缺乏合適的對比劑,常顯示不清楚;對肺部成像效率也不滿意;對鈣化灶和骨骼病灶的顯示,不如CT準確。MRI與CT各具特點,CT診斷可作為MRI診斷的基礎,MRI絕不可能取代CT,CT和MRI也不可能取代B超和X線診斷技術。總的說,對頭顱和脊椎病,X線平片應為首選檢查項目;對顱內和椎管內疾病如腫瘤、腦損傷和腦血管意外等,則應選擇CT或MRI;對心臟大血管疾病,可選擇X線檢查或超聲心動圖檢查;如果觀察心臟大血管疾病的細節,應該選擇數字減影血管造影;對肺與縱隔應先用X線檢查,必要時再用CT或MRI;腹內與盆腔內器官應首先超聲或CT較可靠,而超聲較CT更經濟實惠;骨與關節疾病,X線檢查是首選方法;胃腸道檢查,鋇劑造影很好,但最好是選用內窺鏡檢查。
影像具體應該如何選擇,應咨詢相關醫生。
(責任編輯:林宗可 )
專家答疑
前列腺炎患者不可以吃什么食物
2024-10-25怎么判斷是否陽痿早泄
2024-10-25有乳腺增生的話還能吃紅豆嗎
2024-10-25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哪些甲狀腺疾病可能會有遺傳性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