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療并非萬能 了解介入治療的4個副作用
介入放射學又稱介入治療學,是近年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門融合了影像診斷和臨床治療于一體的新興學科。目前介入治療已經成為與傳統的內科、外科并列的臨床三大支柱性學科。不過,大家需要注意的是,介入治療它并不是萬能的,介入治療也有風險和副作用。
介入治療的4個副作用
1、發熱:介入術后的發熱主要是由于腫瘤組織的缺血性壞死吸收或者繼發性感染所造成的。體溫一般不會很高,多數患者維持在38℃左右,一般可以沒有任何的不適反應,也不需要給予特殊的處理,囑咐患者多飲用熱水即可以得到緩解。對于患者的提問超過39℃以上的時候,即可以選擇使用冰袋物理降溫、酒精檫浴,并使用藥物進行物理降溫,臨床上一般選擇使用吲哚美辛栓0.05-0.1,肛門塞入。
2、胃腸道反應:主要是由于抗腫瘤藥物所引發的藥物性毒副反應,此外還包括栓塞劑栓塞作用以及栓塞劑返流進入到胃和十二指腸的供血動脈所造成的。主要表現為術后立即出現的惡心、嘔吐、腹部疼痛等反應,遲發性反應包括彌漫性胃炎、應激性潰瘍和消化道出血。對于急性期反應,治療前,即需要采取積極有效的預防性止吐藥物使用,并且注意不同類型的患者需要針對不同原因進行藥物選擇。對于部分可以預計具有遲發性反應的患者,可以在治療的前后應用奧美拉唑等質子泵抑制劑或者法莫替丁、雷尼替丁H2受體拮抗劑等預防應激性潰瘍的發生。
3、腹脹、腹痛:介入治療術后的腹脹、腹痛主要是由于腫瘤組織栓塞壞死,周圍出現水腫,肝臟的體積增大,牽拉肝臟包膜所引起的。這種疼痛反應持續時間不長,一般持續3-10天左右,隨著腫瘤組織的缺血壞死,體積減小,腫瘤組織周圍水腫帶消失,這種疼痛會逐漸減輕。治療上可以根據患者對于疼痛的主訴,進行疼痛評估,并給予相對應的止痛藥物對癥治療即可。
4、器官功能的損害:栓塞治療術后對于正常的人體功能組織、細胞具有一定的破壞作用,其功能酶系可以出現一過性的升高,一般在治療結束后的1-5天內可以達到高峰,1-3周的時間內可以恢復到治療前水平或者達到正常。因此,多數學者主張在進行介入治療的腫瘤患者中,常規的給予部分促進細胞代謝、維持細胞膜穩定的藥物治療,并依據情況給予補充白蛋白。
介入治療的風險
介入治療是有副作用的,也是有風險的。但客觀地說,較傳統的外科手術,病人介入手術時受到的創傷明顯減小,但創傷小不等于風險小。那介入治療的風險來自哪里呢?首先,手術損傷是客觀存在的風險,手術是雙刃劍,既治病也傷人,手術過程必然伴有正常組織的損傷,重要臟器和組織損傷后可發生嚴重并發癥,次重要的臟器和組織損傷后發生中度并發癥,不重要的臟器和組織損傷后可以出現輕度并發癥。其次,病人的基礎疾病及不良生理狀況是發生風險的高危因素,包括高齡、晚期腫瘤、心臟病及腦血管疾病及內臟功能不全。最后還要考慮經濟損失風險,部分高值的器械是自費的,如果有療效,算是投資生命有收益,心理尚能平衡;若沒有療效,血汗錢就打水漂了,再加上并發癥,可能落得個“人財兩空”。
所以,在接受介入治療之前,手術醫生和患者都必須清楚地認識到介入治療存在風險。
(責任編輯:鄧瑩瑩 )
專家答疑
肺部出現陰影是否一定需要手術切除?
2024-10-21兩個多月寶寶的養育需注意哪些方面
2024-10-21女兒胃口不好該如何改善?
2024-10-21乳房有點疼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4-10-21寶寶到了年齡還不會走路是什么原因
2024-10-21小孩頭發很黃的原因有哪些
2024-10-21酒精對胰腺炎的影響程度如何?
2024-10-21伊曲康唑膠囊能用于哪些疾病的治療?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