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脖子總咯咯作響警惕頸椎病 臨床怎樣檢查頸椎病
頸椎病患者越來越多,扭一下脖子就會咯咯作響,由于長期坐姿睡姿不正確,長時間伏案,缺乏保健意識,導致很多人在得了頸椎病之后才后悔莫及。頸椎病的治療一般都比較長期,防患于未然才是最好的。如果頸椎已經有了問題,要及時治療,并注意自我保健。
臨床怎樣檢查頸椎病
頸椎病的影像學校查,主要包括X線和CT、磁共振成像等。
(1)X線檢查。
X線檢查是確診頸椎病的常規性檢查,也是選擇治療方法的最基本依據。
通常拍攝以下4種位置的X線片:
①正位片:主要觀察兩側鉤突有無骨質增生及其它異常,椎間隙有無狹窄及狹窄的程度,棘突有無偏歪或其它異常等。
②自然側位片:著重觀察頸椎的生理曲度、椎間隙改變、骨刺及測量椎體矢狀徑與椎管矢狀徑。
頸椎生理曲度的消失或向后方反向隆凸,往往提示有急性頸椎間盤突出等急性傷或是頸型、神經根型頸椎病(尤其是急性期)。正常情況下椎體前緣椎間隙間距平均為3.8毫米±0.5毫米,后緣椎隙為1.9毫米±0.28毫米。椎間盤退變早期,由于韌帶松可表現為椎體前緣椎間隙增寬,但隨著病情發展,椎間隙則漸變窄,且日益明顯。
骨刺一般出現在椎體前、后緣,部位以5—6頸椎、第4—5頸椎和第6—7頸椎多見。骨刺的形態不一,一般以唇樣增生較為多見。椎體矢狀徑為椎體前緣中點椎體后緣連線的垂直線,正常人在第4—7頸椎段為18毫一22毫米;椎管矢狀徑為椎體后緣中點到椎板連線中點的短距離,正常人在第4—7頸椎段為15毫米一18毫米。
通過X線片對椎體矢狀徑和椎管矢狀徑的測量,可以判定骨性管是否狹窄。用絕對值判定的標準為:椎管矢狀徑小于10米為絕對狹窄,10.1毫米一12毫米為相對狹窄,12.1毫米14毫米為臨界椎管,大干14毫米為正常。
但由于人體骨骼大小的差異和X線片放大系數不一,絕對值的判定方法有一定的欠缺。因此,可選擇比值法進一步判定。比值法公式:椎管比值=頸椎椎管矢狀徑(毫米)/頸椎椎體矢狀徑(毫米),正值為大于0.75,小于0.75為椎管狹窄。
③動力性側位片:在自主地過屈和過伸條件下,動力性側位片較自然側位片對于頸椎病早期、中期的診斷更有幫助。頸椎病早期和中期,椎間盤的退變造成椎間隙松動,這種椎節不穩定在動力性側位片上,可表現為頸椎前屈時上一椎體的前下緣超過下—椎體的前上緣,后伸時則相反。臨床上將這一現象稱為“梯形變”或“假性半脫位”。
④斜位片:左、右側斜位分別拍攝,主要觀察椎間孔的矢徑、高度和鉤椎關節的骨質增生情況。正常人第4—7頸椎椎間孔的矢徑平均為6.5毫米土1.0毫米,若鉤椎關節有骨刺形成,則表現為推間孔變形、變小。
此外,通過X線片還可以判定頸椎的排列有無異常或側彎,是否有頸肋、第7頸椎橫突過長、椎體先天性融合等畸形。通過張口位還可以顯示策1、第2頸椎之間的關系是否變異。
(2)其它特殊的影像學檢查。
其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明確診斷、分型和鑒別診斷。
①脊髓造影:對脊髓型頸椎病的診斷及除外椎管或椎管內占位性病變有幫助。
②椎動脈造影:對椎動脈型頸椎病和是否為血管本身疾患相鑒別。
③CT、磁共振成像檢查:由于具有清晰的高分辨率,因而有利于發現頸椎的早期病理變化、微小變化和發生在小關節上的改變。特別是磁共振成像對軟組織的改變,如脊髓組織受壓情況,椎間盤突出的位置、移位方向、大小顯示更為清晰,對頸椎病的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更有幫助。
值得提出的是,特殊影像學檢查,如CT、磁共振成像等由于費用昂貴,一般僅在需要進一步定位檢查或鑒別時才使用。臨床上檢查往往是先以臨床表現、X線片為基礎,然后再考慮是否應用脊髓造影、CT、磁共振成像檢查。
頸椎病的治療方法
1、止痛藥物治療
止痛藥物可以起到緩解頸椎因為患病時間夠長而引發比較嚴重的頸椎疾病疼痛癥狀的,建議患者可以考慮使用止痛劑、鎮靜劑、維生素(如B1、B12)等藥物進行治療,但是不同的患者可能對于藥物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建議患者應該盡可能對癥用藥,并且按療程調整用藥方案。
2、活血化瘀藥物治療
活血化瘀的藥物一般選擇中藥治療比較理想,例如口服活血化瘀的藥物或者是用中藥進行熱敷治療等,患者還應該注意如果有藥物過敏后其他的不適反應的話,要盡快考慮停止用藥,以免會出現藥物中毒的情況,此外患者還應該注意多休息,注意頸肩部的護理。
3、物理、按摩、運動治療
除了藥物治療之外,物理治療、按摩治療及運動治療的效果都是非常理想的,如果病情過于嚴重的話,可能醫生就會讓您多休息,不要刺激患病部位了,而如果患者病情在可以控制的范圍內,這些方法都是可以嘗試的,其中按摩治療一定要注意力度,避免對頸椎部位造成二次傷害!
頸椎的自我保健
1、適當增加工間休息
長期從事案頭工作的人,應增加工間休息和活動時間,以增強全身的血液循環, 消除局部肌肉疲勞,預防和緩解頸椎的勞損。
2、選擇合適的枕頭
合適的枕頭對預防和治療頸椎病有重要意義。一般仰臥者枕高一拳,側臥者枕高一拳半,約10厘米左右。習慣仰臥者最好在頸下墊一小枕頭,以保持頸椎的生理彎曲。習慣側臥者應將枕頭充塞到面部與肩部的空隙中,以減輕頸部的負擔。
3、防止外傷與落枕
平時應防止頸部外傷及落枕,以免頸椎韌帶損傷,使頸椎的穩定性受到破壞,進而誘發或加重頸椎病。
4、加強頸部的鍛煉
加強頸部鍛煉可以預防和延緩頸椎病的發生和發展。
(責任編輯:鄧瑩瑩 )
專家答疑
肺部出現陰影是否一定需要手術切除?
2024-10-21兩個多月寶寶的養育需注意哪些方面
2024-10-21女兒胃口不好該如何改善?
2024-10-21乳房有點疼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4-10-21寶寶到了年齡還不會走路是什么原因
2024-10-21小孩頭發很黃的原因有哪些
2024-10-21酒精對胰腺炎的影響程度如何?
2024-10-21伊曲康唑膠囊能用于哪些疾病的治療?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