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濕疹為常見皮膚病,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古人稱之為“浸淫瘡”、“旋耳瘡”、“繡球風”、“奶癬”等,按部位常命名為面部濕疹、耳朵濕疹、手部濕疹、陰囊濕疹、肛周濕疹等;其癥狀表現以紅斑、水泡、滲出、糜爛、瘙癢、丘疹為特點。
中醫認為濕疹的病因主要與濕邪有關,是由內外因素作用致使風、濕、熱蘊結于皮膚而引發的。內蘊心火、脾濕以及素體稟賦不耐是引發濕疹的內因。濕可蘊熱,發為濕熱之證,久之濕則傷脾,熱則傷陰血,而致虛實夾雜之證。本病中醫治療效果較好,治療應對癥下藥,但如何做到對癥施藥,那么就需要辯證論治,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濕熱并重證
證候:多見于急性濕疹、慢性濕疹以急性發作為主者。皮損初起潮紅灼熱,出現紅斑、丘疹、丘皰疹及水皰,集簇分布,部分糜爛、滲出,瘙癢劇烈,伴身熱,心煩口渴,大便干,尿短赤,舌質紅,苔黃,脈滑或數。
治法:清熱利濕。
方藥:龍膽瀉肝湯。龍膽草、甘草、梔子、黃芩、柴胡、生地、通草、車前子、澤瀉、當歸。
風重于濕證
證候:多見于濕疹急性期,病發以上半身為重,皮損以紅斑、丘疹為主,水皰不多,滲出少。瘙癢劇烈, 搔抓不止,舌紅,苔薄白,脈弦滑。
治法:祛風清熱除濕。
方藥:局方消風散。荊芥、防風、羌活、僵蠶、蟬衣、川芎、藿香、厚樸、陳皮、茯苓、甘草。
熱重于濕證
證候:多見于濕疹的急性期,相當于丘疹性濕疹。全身多發紅色小丘疹,芝麻大小,瘙癢極甚,搔破出血,遇熱加劇,得涼則舒,心煩,口干,大便秘結,小便黃,舌質紅苔薄白,脈弦滑。
治法:涼血清熱,祛風除濕。
方藥:涼血除濕湯。生地、丹皮、赤芍、豨薟草、海桐皮、苦參、白鮮皮、地膚子。
脾虛濕蘊證
證候:多見于急性、亞急性濕疹,皮損為丘疹、丘皰疹、水皰密集成片,糜爛明顯,滲出多,局部皮膚 輕度潮紅,瘙癢,納差,神疲乏力,腹脹便溏或大便不成形。舌質胖有齒痕,苔白滑或膩,脈弦緩。
治法:健脾祛濕。
方藥:除濕胃苓湯加減。蒼術、厚樸、陳皮、豬苓、澤瀉、赤茯苓、白術、滑石、防風、山梔子、通草、甘草。
血虛風燥證
證候:主要見于慢性濕疹,病程日久,皮膚肥厚粗糙,鱗屑痂皮多,或苔蘚樣變,色暗或色素沉著,陣發性瘙癢。舌淡苔白,脈細弦。
治法:養血潤膚,祛風止癢。
方藥:當歸飲子加減。當歸、白芍、川芎、白蒺藜、防風、荊芥、紫草、雞血藤、黃芪、烏梢蛇、生地、何首烏、炙甘草。
陰傷濕戀證
證候:主要見于慢性濕疹,皮損表現為丘疹散在或集簇,滲水不多而曠日持久,皮膚干燥或有脫屑,瘙癢不休,兼見口渴不思飲,舌紅絳少津,苔凈或根部稍膩,脈弦細。
治法:滋陰除濕。
方藥:滋陰除濕湯。生地、丹參、元參、茯苓、澤瀉、蛇床子、白鮮皮。
風邪蘊郁,擾亂心神證
證候:主要見于慢性濕疹。皮損表現為丘疹散在或集簇,皮膚干燥或脫屑,瘙癢劇烈,兼見煩躁易怒,焦慮不安,失眠,舌質紅苔白,脈弦滑。
治法:重鎮搜風止癢。
方藥:重鎮活血湯。代赭石、生龍牡、珍珠母、石決明、三棱、莪術、丹參、赤芍、烏蛇、銀花、連翹、秦艽、漏蘆。
將濕疹分為7型辨證論治,但臨床上往往諸因相間,諸證交雜,治療上不可拘泥于某一型,亦可使用其他療法。
梅花針療法: 對于慢性濕疹皮膚肥厚,苔蘚樣變者,可用梅花針點叩局部患處皮膚至微微充血,或采用放血療法,梅花針點叩出小出血點再拔罐。
針刺法 :取大椎、曲池、三陰交、神門為主穴配血海、足三里等穴,中強度刺激,留針20分鐘, 2天1次。用于慢性濕疹。
艾灸法: 將艾柱放置皮疹四周,每隔1。 5cm放1壯,順次點燃, 2天1次,有良好的止癢作用。適用于慢性濕疹。
(責任編輯:鄧美如 )
文章關鍵詞:
所謂濕疹,是一種由于外界原因影響而導致的皮膚劇烈瘙癢的皮膚炎癥,比如內分泌紊亂、情緒不穩、睡眠質量差、環境影響以及季節變化等。一旦出現濕……詳細>>
患上濕疹怎么辦?中醫治療濕疹效果好。春季人們易發濕疹,原因有很多,和吃的用的都有關系。患上濕疹要小心處理,有些人覺得買點藥膏抹一抹就可以……詳細>>
濕氣過重,人體容易受濕邪入侵,其中會出現的一種病癥就是濕疹。針對身體上出現的濕疹,有哪些方法可以治療呢?http://jbk.39.ne……詳細>>
潮濕悶熱的夏季,經常會大量出汗,導致夏季濕疹,發作時讓人奇癢難耐。對于濕疹,中醫有哪些解釋,又有哪些治療的方法呢?http://jbk.……詳細>>
在臨床中濕疹屬于特別頑固的疾病,大部分患者都擔心吃西藥會存在副作用,這是因為在嚴重的時候往往需要激素藥治療,但是,使用其他的藥物效果又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