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糖尿病亦稱為“消渴病”,中醫認為認為捎渴病的病因病機一般是由于素體陰虛,五臟柔弱,復因飲食不節,過食肥甘,情志失調,勞欲過度,而導致腎陰虧虛,肺胃燥熱;病機重點為陰虛燥熱,而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病延日久,陰損及陽,陰陽俱虛;陰虛燥熱,耗津灼液使血液粘滯,血行澀滯而成瘀;陰損及陽,陽虛寒凝,亦可導致瘀血內陽,而滋明清熱法是古今醫家治療消褐病的基本法則,適應于治療肺胃燥熱證,胃熱熾盛證,腸燥津傷征,燥熱傷肺證,血中伏火證。那么誘發糖尿病的具體因素有哪些呢?
1、素體陰虛導致素體陰虛的原因有:①先天不足:《靈樞—五變篇》說:“五臟皆柔弱者,善病消癉”。是指在母體胎養不足所致。②后天損耗過度:如毒邪侵害,損耗陰津。③化源不足:如化生陰津的臟腑受損,陰精無從化生,如《外臺秘要—消渴門》說:“消渴者,原其發動,此則腎虛所致,每發即小便至甜。”④臟腑之間陰陽關系失調,終致陰損過多,陽必偏盛,陽太盛則致“消”。
2、飲食不節、形體肥胖①長期過食甘美厚味,使脾的運化功能損傷,胃中積滯,蘊熱化燥,傷陰耗津,更使胃中燥熱,消谷善饑加重。②因胖人多痰,痰阻化熱,也能耗損陰津,陰津不足又能化生燥熱,燥熱復必傷陰。如此惡性循環而發生消渴病。
3、情志失調、肝氣郁結由于長期的情志不舒,郁滯生熱,化燥傷陰;或因暴怒,導致肝失條達;氣機阻滯,也可生熱化燥,并可消爍肺胃的陰津,導致肺胃燥熱,而發生口渴多飲,消谷善饑。陰虛燥熱日久,必然導致氣陰兩虛。陰損及陽而出現氣虛陽微現象,由于肺、胃、腎三經陰氣虛,陽氣被遏而出現的陰陽兩虛病證。
4、外感六淫,毒邪侵害外感六淫,燥火風熱毒邪內侵散膏(胰腺),旁及臟腑,化燥傷津,亦可發生消渴病。外感三消即外感六淫,毒邪侵害所引起的消渴病。
知道了誘發因素,那么應該如何治療呢?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中醫辨證施治糖尿病。
一、肺熱津傷型糖尿病
該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是:以口渴多飲為主,并伴有口干舌燥,隨飲隨渴,尿頻量多,舌紅少津,苔薄黃而干,脈數等。治療此型糖尿病應以清熱潤肺、生津止渴為主,可選用《丹溪心法》中的消渴方(可加減)。其方藥組成是:生地、花粉各18克,黃連、荷梗(藕稈)各10克,沙參、麥冬各15克,藕汁、姜汁、蜂蜜各適量。每日一劑,用水煎服。患者若因肺熱津傷而致氣陰兩虧則可選用具有益氣養陰、生津止渴功效的玉泉丸。其方藥組成是:人參10克,黃芪25克,花粉、葛根、麥冬、茯苓各15克,炙甘草6克;患者若肺熱熾盛則可選用具有清熱瀉火、益氣生津功效的白虎湯加人參湯(可加減)。其方藥組成是:石膏30克,知母9克,粳米15克,炙甘草3克,人參、黃連各6克。患者若煩渴的癥狀減輕可繼續服用消渴方進行治療。
二、胃熱熾盛型糖尿病
該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是:以多食易饑為主,且伴有口渴、尿多、形體消瘦、大便燥結、舌紅苔黃、脈滑數有力等。治療此型糖尿病應以清胃瀉火、養陰增液為主,可選用《景岳全書》中的玉女煎(可加減)。其方藥組成是:石膏30克,熟地黃24克,麥冬、牛膝各9克,知母、黃連、山梔子各6克。每日一劑(病情嚴重者可每日服兩劑),用水煎服。患者若大便燥結嚴重可加玄參10克,大黃6克(后下),若口渴多飲、多食、便溏,或食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而干、脈弱,可選用具有健脾益氣、生津止渴功效的七味白術散。其方藥組成是:人參、白術、茯苓各10克,葛根15克,木香、炙甘草、藿香各6克。
三、腎陰虧損型糖尿病
該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是:以尿頻量多為主,并伴有尿濁如脂膏,或尿有甜味,腰膝酸軟,乏力,頭暈,耳鳴,口唇干燥,大便干結,皮膚瘙癢,舌紅,少苔,脈數等。治療此型糖尿病應以滋陰補腎、潤燥止渴為主,可選用《小兒藥證直訣》中的六味地黃丸(可加減)。其方藥組成是:熟地24克,山萸肉、懷山藥各12克,丹皮、澤瀉、茯苓各9克。每日一劑,用水煎服。患者若有煩躁、五心煩熱、失眠、盜汗等癥,可加用知母、黃柏各10克(即知柏地黃湯),若神倦乏力明顯,可加黨參、黃精、黃芪各15克,若尿量過多且混濁,可加益智仁、桑螵蛸、五味子各10克。
四、陰陽兩虛型糖尿病
該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是:尿頻量多且混濁如脂膏,甚則飲-溲-,同時伴有腰膝酸軟,畏寒怕冷,形體消瘦,四肢欠溫,面容憔悴,舌淡苔白而干,脈沉細無力等。治療此型糖尿病應以溫陽滋陰、補腎固澀為主,可選用《金匱要略》中的腎氣丸(可加減)。其方藥組成是:附子(先下)、桂枝各10克,熟地黃24克,山萸肉、懷山藥各12克,丹皮、澤瀉、茯苓各9克。每日一劑,用水煎服。患者若畏寒肢冷較甚,可加鹿茸粉0.5克(沖服),若尿過頻量過多,可加覆盆子、金櫻子、桑螵蛸各10克。
(責任編輯:鄧美如 )
文章關鍵詞:
糖尿病瘙癢癥是糖尿病皮膚病的一種,常發生于患病之后,也有一些于患病前發生。資料表明,約30%的糖尿病患者會發生各種皮膚病,而皮膚病的發生……詳細>>
濕疹為常見皮膚病,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古人稱之為“浸淫瘡”、“旋耳瘡”、“繡球風”、“奶癬”等,按部位常命名為面部濕疹、耳朵濕疹、手部……詳細>>
青春期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眾所周知,青春痘是俊男美女們的“美肌公敵”。如果臉上長滿了痘痘、暗瘡就很會影響形象。青春痘又稱痤瘡,是十分常見……詳細>>
都知道糖尿病的治療具有難度,需要防范的并發癥也相當多,很多人片面認為降低糖的攝入量就能治好糖尿,其實這是個相當大的誤區。經過西醫治療,很……詳細>>
產婦在產褥期內,出現肢體或關節酸楚、疼痛、麻木、重著者,稱為“產后身痛”,又稱“產后變身疼痛”、“產后關節痛”、“產后痹證”、“產后痛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