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所謂濕,即通常所說的水濕,它有外濕和內濕的區分。外濕是由于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濕,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內濕是一種病理產物,常與消化功能有關。 所謂熱,則是一種熱象。而濕熱中的熱是與濕同時存在的,或因夏秋季節天熱濕重,濕與熱合并入侵人體,或因濕久留不除而化熱。
具體表現因濕熱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別:在皮肉則為濕疹或療皰;在關節筋脈則局部腫痛。但通常所說的濕熱多指濕熱深入臟腑,特別是脾胃的濕熱,可見脘悶腹滿,惡心厭食,便搐稀,尿短赤,脈濡數;其他如肝膽濕熱表現為肝區脹痛,口苫食欲差,或身目發黃,或發熱怕冷交替,脈弦數;膀胱濕熱見尿頻、尿急,澀少而痛:色黃濁;大腸濕熱見腹痛腹瀉,甚至里急后重,瀉下膿血便,肛門灼熱、口渴。
脾胃濕熱的病因:
本證多因飲食不節,嗜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或長期飲酒,積濕蘊熱,蓄于中焦,或外感濕熱、暑濕之邪,內舍中焦,致濕熱積于中焦。濕熱蘊結脾胃,脾失健運,胃失納降而成。證屬濕熱之實證或本虛標實證。病位在脾、胃。常見于濕阻、霍亂、泄瀉、痢疾、臌脹等病證之中。
脾胃濕熱吃什么好?
濕熱可清熱燥濕,利水,利膽,可多吃細米,白蘿卜,馬蹄,白菜這些清熱利水的食物。患濕熱證的人應少吃吃生濕及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肥甘之品(肥肉、動物油、太甜的食物),過于寒涼的食物(如冰羔、橙子西瓜、豆制品)。這些食物使脾胃運化不良,滯留胃中,成為濕邪,濕邪蘊久則生熱,于是濕熱蘊結。如果熱象不太重,可以少吃一點辛燥食物,以化解食邪。當然,如熱象重的話,也不可隨便吃辛熱食物。
(責任編輯:方徽雯 )
文章關鍵詞:
青春期已經過了,為什么很多人還長青春痘?為什么口干口苦,一吃甜食就泛酸水?為什么每天正常如廁,卻大便不暢?這多半與脾胃濕熱有關。詳細>>
脾胃濕熱是常見的一種疾病,容易導致臉上滋生痘、引起身體的上火、口腔潰瘍等,生活中有很多不良的生活習慣會導致脾胃濕熱。詳細>>
中醫認為,人體正氣不足是脾胃濕熱的內在原因,脾胃濕熱證的形成,雖然病因病機有多種,但脾胃功能狀態是決定因素。正氣不足,脾胃虛弱,不能正常……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