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風熱頭痛,病證名。外感風熱引起的頭痛。見《外臺秘要》卷十五。《醫林繩墨?頭痛》:“上攻頭目,或連齒鼻不定而作痛者,此為風熱之頭痛也。”證見頭部脹痛,惡風發熱,或鼻塞流濁涕;或目赤面紅,口渴喜飲,便秘溺赤,苔薄黃,脈浮數等。治宜石膏散、荊芥散、神芎散、桑菊飲等方。那么,應該如何治療風熱頭痛呢?下面有幾個治療方法。
中藥治療:
治則:疏風清熱,宣散止痛。
方藥:芎芷石膏湯加減
川芎20克 白芷15克 石膏30克(先煎)
黃苓15克 菊花12克 銀花12克 蟬蛻10克
桑葉10克 牛子10克 薄荷8克 甘草3克
方解:本方出自《醫宗金鑒》卷四十三,頭暈頭痛治方。其它書亦有載記。該方能治風熱頭痛。只是加減有異。筆者體會,本方如能適當加減,確有很好療效。方中川芎、白芷(見風寒頭痛)、石膏清熱瀉火,涼而能散,為熱癥頭疼常用之品,也是治療溫熱病的主藥。黃芩清熱瀉火,對火熱頭痛甚效,現代研究,本品能清熱鎮靜,抗菌利尿,為治療熱癥要藥,無論虛熱實熱均可用之。菊花有疏風散熱之功,甘寒清潤之效,如適當配伍,可治一切頭痛目赤。銀花性寒,清溫解毒,又可宣散風熱,是治溫熱病之要品,配黃芩、菊花更效。蟬蛻熄風解痙,疏散風熱。桑葉甘寒清潤,疏風清熱,宣散肌表之邪。牛子發散風熱,宣肺透邪,常用于風熱感冒引起之頭痛、咽痛。薄荷、甘草、治風寒頭痛。
加減:
1、頭重如裹,舌苔黃膩而厚者,為風熱挾濕,加霍香、佩蘭各8克。
2、熱勢重者加桅子10克,葛根10克,連翹10克,清解火熱。
3、口渴咽干者加石斛10克、蘆根10克,清熱生津。
4、便秘者加大黃8克,通便泄熱。
偏方:
元參10克(切片) 菊花20克 桑葉15克 蘆根20克
甘草12克 茉莉花茶10克混合后開水浸泡當茶飲用,三日用完。
針灸療法:
風池 太陽 大椎 外關 曲池 列缺 中商。
方義:風池為足少陽膽經穴、能疏風、清熱、止痛,少陽為樞機,用此穴還可轉輸熱邪外出。太陽、大椎見風寒頭痛,但大椎在此處需要刺破放血,以起泄熱止痛之效。列缺為四大總穴,別走陽明經,用在此處除治頭痛外還可清熱瀉火。外關為三焦經絡穴,通陽維和陰維脈,能祛邪出表,又疏解三焦之壅滯,從而對風熱頭疼起較好之療效。曲池為手陽明大腸經合穴,可疏風解表,清熱止痛。中商穴位于大拇指甲根中部,距指甲一分許取之。(經驗穴),此穴放血,清熱解毒,止頭痛效果甚好。
針灸操作:上述七穴分為兩組。風池、太陽、大椎為一組。列缺、外關、曲池、中商為一組。每日一組交替應用,病重時也可上下午交替應用。中商,大椎用三棱針刺破放血。(擠出幾點即可),隔一日可放一次,其它穴位留針10-15分鐘,出針時搖大針孔迅速出針不按針孔,可泄熱外出。
(責任編輯:李雪 )
文章關鍵詞:
風熱頭痛是什么?風熱頭痛,病證名。外感風熱引起的頭痛。證見頭部脹痛,惡風發熱,或鼻塞流濁涕,或目赤面紅,口渴喜飲,便秘溺赤,苔薄黃,脈浮……詳細>>
風熱頭痛是什么?風熱頭痛,病證名。外感風熱引起的頭痛。證見頭部脹痛,惡風發熱,或鼻塞流濁涕,或目赤面紅,口渴喜飲,便秘溺赤,苔薄黃,脈浮……詳細>>
風熱頭痛,病證名。外感風熱引起的頭痛。證見頭部脹痛,惡風發熱,或鼻塞流濁涕,或目赤面紅,口渴喜飲,便秘溺赤,苔薄黃,脈浮數等。治宜石膏散……詳細>>
風熱頭痛是什么?風熱頭痛,病證名。外感風熱引起的頭痛。證見頭部脹痛,惡風發熱,或鼻塞流濁涕,或目赤面紅,口渴喜飲,便秘溺赤,苔薄黃,脈浮……詳細>>
風熱頭痛是什么?風熱頭痛,病證名。外感風熱引起的頭痛。證見頭部脹痛,惡風發熱,或鼻塞流濁涕,或目赤面紅,口渴喜飲,便秘溺赤,苔薄黃,脈浮……詳細>>